楚源深处,热辣滚烫。
当时针拨向“十四五”的开端,地处荆山腹地的保康,便在一张崭新的时代答卷上,尽情舒展着奋进的诗行……
五年,是一段足以让山川换颜、让梦想开花的时间刻度。回望即将过去的五年,这是进中向好动能澎湃的五年,是产业升级竞进提质的五年,是民生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的五年。
▲保康县城。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从城乡面貌的精彩蝶变到改革创新的拓展深化,从民生福祉的持续升温到自身建设的全面加强,在保康奋进的脚步声中,每一个音符都蕴含了跨越赶超的时代回响。
决胜“十四五”,保康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精准把握前行方向,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和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征程中奋楫争先。保康温度越发彰显、保康速度人人赞叹,保康担当不断展现、保康力量气势磅礴。
决胜“十四五”——
实力跃升,跨越赶超动能强劲
过去的五年,保康练内功、增实力,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破除发展瓶颈、激活内生动力,保康走出了一条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发展之路,展现了县域经济的韧性、活力与潜力。
▲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
经济总量连跨台阶。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15.4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健康稳定增长,在总量跨越与质效提升的良性互动中,县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多项核心指标表现亮眼——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9.61亿元,建成5个县级商贸中心、17个乡镇商贸中心;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11家,5家企业上榜全市“工业企业百强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城关镇九皇山村茶园。
产业体系迭代升级。立足资源禀赋,构建起“文旅康养引领、特色农业筑基、绿色工业支撑”的多元产业体系,经济发展含金量、含新量不断提升。
链式发展激活新动能——
依托“天然氧吧”生态底色,以5个国家4A级景区为支点,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亿元;以特色农业产业链为核心,建成80万亩产业基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5.17亿元;推动磷资源绿色智能高效利用,实现工业增长与生态底线协同共进。
▲后坪镇高速互通。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坚持创新驱动与绿色转型双向发力,全面刷新区位竞争力,经济发展底盘更稳,增长后劲更足。
擎动区域崛起新势能——
保神高速建成通车、郑渝高铁保康县站建成运营,引江补汉工程保康段开工建设,县域发展的基础支撑与资源禀赋实现“双增强”;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全县专精特新企业达7家,10家企业入选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025年,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项目顺利落地,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关键一步。
决胜“十四五”——
“底色”更亮,山水人城和谐共生
金秋时节,漫步保康山水间,但见碧波潋滟,呼吸间满是清新惬意。
“中国天然氧吧”的殊誉,绝非偶然天成,是保康靠实干交出的亮眼答卷——全县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绿水青山是保康最宝贵的财富,守护好生态就是守护发展根基。”这是保康县贯穿“十四五”的发展共识。
▲保康县城,碧空如洗。
五年来,保康持续筑牢生态屏障,逾八成的森林覆盖率,绘就“山水人城和谐共生”的生动写实。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前列,空气优良率持续领跑,“保康蓝”成为常态。
“黑臭水体治理好了,村里环境越来越美!”在店垭镇格栏坪村,村民徐声仕看着清亮的塘水,语气里满是欢喜。
清流润泽,绿岸绵延,活了一座村。全县累计完成19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5.57%,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沮河、南河断面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清溪河成功获评“省级幸福河湖”;35座历史遗留矿山通过生态修复重披绿装,生动诠释了“两山”转化的实践路径。
▲废弃矿洞改造而成的尧治河三界洞天景区。
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同共进,让绿色价值持续释放。
“康养福地・楚源保康”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胜势。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25家,一批精品民宿和乡村旅游景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保康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生态+旅游”“生态+康养”业态日益丰富,真正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决胜“十四五”——
产业升级,向“新”而进动能澎湃
“人文”与“经济”辉映共生。“十一”黄金周,五道峡景区创新玩法、焕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城关镇土门村的保康高地有机茶叶有限公司订单不断,夏秋茶成为新的增长点。
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内,塔吊林立,车辆如织,一派繁忙不息的建设场景。
从“深山闺秀”到“人气地标”,从“提篮小卖”到“云端销售”,从“资源消耗”到“绿富双赢”……“十四五”期间,保康打破山区局限,构建起“文旅康养引领、特色农业筑基、绿色工业支撑”的多元产业体系。
▲游客在五道峡景区游览。
——文旅康养,从“单点打卡”到“全域畅游”。高铁、高速路网的贯通,为保康文旅按下“快进键”。传统景区焕发新姿,尧治河、九路寨、五道峡等龙头景区提质升级;康养产业后劲十足,龙坪高山避暑、官山世外茶源、蜡梅谷等森林康养深度融合项目,成为引流驻客新引擎;对外推介、消费礼包等创新营销活动,成功激发市场活力,2024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755万人次。
▲村民在寺坪镇皮家坡村“阳光晒房”分装核桃。
——特色农业,从“种得好”到“卖得俏”。深耕厚植茶叶、核桃、中药材、烟叶、蔬菜、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产业主体与认证数量稳步增长,品牌建设迈出关键步伐,“全国茶叶百强县” “全国核桃产业示范县”等多项“国字号”荣誉加身,“保康味道”“保康礼物”声名鹊起,优质菌菇、葛根产品深受青睐,茶产品和中药材汤料包俏销海外。
▲湖北龙蟒磷化工有限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智慧矿山监测系统查看矿洞运行情况。
——绿色矿业,从“发展提速”到“转型提质”。大力推进矿山智能化改造和磷石膏综合利用,推动传统矿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值化全面跃升。2024年,运销标矿350万吨,生产磷精矿138万吨,5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以“资源地+生产地”区域协作模式为纽带,加速构建保谷宜化工产业“金三角”格局,绿色工业“压舱石”作用愈发稳固。
决胜“十四五”——
民生向暖,幸福生活成色十足
清晨,阳光透过玻璃窗,92岁的刘友英老人坐在椅子上,悠闲地吃着护工送来的早餐。“生活上调剂得好,环境也干净,我满心满意!”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漾开温暖的笑容。
刘友英口中的“满心满意”,源于保康县医养中心无微不至的照料。
▲保康县医养中心,老人在开展文娱活动。
2024年,保康县医养中心正式运营,一举创下全省第一家县级残障康复医院和全市第一家公办医养中心的“双重标杆”,“有病治病、无病养老”的保障体系,精准回应社会关切,让“安享幸福晚年”从群众期盼加速照进现实。
美好生活,扎根在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枝叶之间。
五年来,保康聚焦群众关切,持续加大投入,在交通、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精准发力,将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村民在寺坪镇一家乡村微工厂加工电子元件。
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培训对接产业,创新开发文旅康养、特色农产品产销、康养托育等工种,实现“结业即就业”;大力实施“楚商回乡”工程,有效激发返乡创业活力,2025年上半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5亿元,新增返乡创业1522人,助力群众稳就业、就好业。
五年奋进,教育事业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新跨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义务教育“教联体”覆盖率、特殊儿童入学率均创新高,县直机关第二幼儿园、马良镇中心幼儿园、县实验中学等一批新学校落成启用,教育差距不断缩小,优质教育直达“家门”。
▲保康县直机关第二幼儿园。
民生福祉全面提升。保康文化中心建成投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医疗卫生事业显著提升,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县域内就诊率达94.4%,医保报销比例与病种范围同步扩大,群众看病更方便、更有保障;农村养老服务覆盖率达70%,社区居家养老实现全覆盖。
决胜“十四五”——
城乡共进,融合发展美美与共
“路修好了,更宽敞也更靓丽了,带动着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坐在自家超市门口,看着马路上人来车往,城关镇西后街居民钟敏喜笑颜开。
背街小巷,藏着城市的烟火气,也丈量着民生的幸福值。
▲保康大桥建成通车。
五年来,保康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外修“颜值”、内提“品质”——环城路串联两岸,公共交通绘就城市绿色出行新图景;清溪河上新桥飞架,南关街、河西煤球厂旧区焕新,老旧小区改造、城区给水管网建设、燃气管网改造、山洪沟治理让城市“面子”靓、“里子”实。
城有品位、乡有韵味。广袤乡村,多元风貌交相辉映。
▲保康高铁换乘中心。
高山避暑小镇、蜡梅小镇、茶乡小镇、高铁新镇、产业强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构建起组群发展、多级支撑的乡镇体系。城乡融合按下“快进键”,保康“至东西城市群2小时、至十宜城市群1小时”的高速圈,“县城至乡镇1.5小时通达、乡镇1小时上高速”的便捷交通网,为乡村振兴贯通发展血脉。
▲龙坪镇岩头溪水库通水后,村民用上“放心水”。
汩汩甘泉润民心,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96.06%; 碧野铺陈展画意,15座乡镇污水处理厂、123座村级垃圾分拣站撬动环境治理大提升,生活垃圾处理“保康模式”被评为全国典型案例。12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与6条示范线串联成珠,43个“功能镇区”建设项目高效推进,尧治河村、黄龙观村实现从“矿区”到“景区”的华丽蝶变,7个村庄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决胜“十四五”——
创新驱动,发展势能加速汇聚
走进保康县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叫号系统高效运转,繁忙有序的场景折射出“数据跑路、服务提速”的深刻变革。
窗口前,市民黄先生手持刚刚领取的营业执照,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现在通过线上提交材料,审批局提前预审,还主动提供上门指导,整个流程又快又贴心!”
改革,是保康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一招”。
▲市民在保康县政务服务大厅进行“人脸识别”认证。
“十四五”以来,保康将创新驱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在体制机制与产业发展领域大胆探索、深度融合,催生了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改革潮头,保康经验频频闪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获国家表彰,供销社企业改革经验做法全国交流,政务服务“智能办” “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案例获评全国典范,尧治河村跻身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一次次率先突破、一项项改革成果,如同点点星火,推动保康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形”起“势”。
▲保康县寄递物流共配中心。
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2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县新增市场主体1.2万家,市场主体总数突破3.7万家,新引进外向型经济企业5家,培育外贸企业3家。
高标准建成县级物资仓储供配中心、冷链物流中心,改造村级物流网点159个,新增10家电商主体,构建起“县有中心、镇有枢纽、村有网点”的现代流通网络。
高频服务事项“掌上办” “免申办” “自助办” “就近办”达3350项,办理时限压缩95.46%,“立等可取”成为政务服务常态,企业群众办事便捷度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新高地加速建成。
五年奋进,步履坚实。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在稳增长中蓄势能,在促改革中增活力,在惠民生中显温度,在防风险中守底线,在护稳定中保平安。这片被群山环抱的土地,如今正以绿为底,将生态优势、资源禀赋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过往皆成序章,奋进创造辉煌。
决胜“十四五”,保康交出的精彩答卷,不限于此,也绝不止于此。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十五五”的宏伟画卷正徐徐展开,未来发展其道大光。保康将在加快打造“一区三地”、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新征程中开拓进取、奋勇争先,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保康实践的崭新篇章。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赵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