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泽福社区还浸在薄雾中,上帕边境派出所泽福警务室的灯已亮起。社区民警小王正对着辖区地图标注重点巡逻路段,调解室里,共产党员矛盾纠纷调解队的老杨在笔记本上梳理待跟进的邻里诉求,门口“警嫂+村嫂”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正整理反诈宣传册,准备开启一天的“走街串巷”。这是泽福警务室日常工作的缩影,三支力量协同发力,把平安与服务揉进辖区的每一个角落。
日常工作不打烊 把警务服务沉到“家门口”
泽福社区占地面积95380.33平方米,搬迁户852户4672人,流动人口多、安防薄弱点多是突出难题。该警务室以“民生无小事”为标尺,将日常工作细化到“每一米街巷、每一户群众”。
白天,社区民警带领辅警准时出发,在便民市场提醒摊贩规范经营、排查消防隐患;开通“老年人办证绿色通道”,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办理身份证、居住证;整理辖区流动人口信息,更新“一标三实”台账;夜晚,分2组开展夜间巡逻,警灯的光点亮社区的巷道。“以前办居住证要跑好几趟,现在警务室上门采集信息,证办好还送过来,太省心了。”租住在辖区的务工人员小李说。今年以来,警务室累计上门服务群众230余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1处,辖区盗窃警情同比下降89%。
党员调解队“解心结” 用真心化解矛盾于萌芽
“都是邻里街坊,抬头不见低头见,有话好好说……”2025年9月27日,两户居民因夜晚噪音问题争执多日,调解队立刻把他们请到警务室耐心劝说,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加装隔音垫+反馈微信群聊”的协议。
这支由4名党员民警、16名社区党员组成的调解队,秉持“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原则,总结出“听、劝、调、跟”四步工作法:先耐心倾听诉求拉近距离,再用“汉语+傈僳语”讲清道理,接着结合实际提出可行方案,最后跟踪回访确保矛盾不反复。针对劳资纠纷、家庭矛盾、邻里争执等常见问题,调解队还开设“调解小课堂”,积极主动学习普及法律知识。今年以来,调解队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起,调解成功率达99%,用“党员担当”解开了群众的“心头结”。
“警嫂+村嫂”暖民心 志愿力量延伸服务触角
“啊娜奶奶,这是新到的反诈宣传页,跟您说下最近的养老诈骗套路”“李大哥,您家孩子的居住证快办下来了,记得准备好材料”……在辖区的街巷里,“警嫂+村嫂”志愿服务队成了一道“暖心风景线”。
这支由12名警嫂、12名村嫂组成的队伍,是警务室服务群众的“好帮手”。她们擅长与群众沟通,承担起了“关爱特殊群体”的责任,定期为独居老人打扫卫生、代购生活用品,陪留守儿童写作业、开展安全教育,为困难家庭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松大姐,我们来看你啦!”松大姐躺在床上,看见她们立刻露出了笑容,挣扎着要坐起来,被队员们连忙按住,原来七年卧床的慢性病,使松大姐家庭更加困难,服务队在日常走访时听说了她家的难处,当即就把她列入重点关怀对象,每隔一段时间就来看望。
从日常警务的“细枝末节”,到党员调解的“耐心细致”,再到志愿队伍的“贴心服务”,泽福警务室以三支力量为支撑,把“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承诺落到实处,用实干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民生答卷”。
通讯员:安乔
来源:上帕边境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