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23时44分,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新华社发
南方日报讯 (记者/王诗堃 徐勉)10月31日23时44分,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随后将载有3名航天员张陆、武飞、张洪章的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2025年度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按计划,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3.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3.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方案减少了飞船远距离导引段轨控次数、飞行圈次以及近距离导引飞行时间,意味着航天员舱内等待时间缩短、对能源的消耗需求降低,既提高了神舟飞船的自主交会对接能力,也增强了我国空间站任务规划的灵活性和应急响应能力。此前,神舟十二号至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均采用6.5小时交会对接方案。
相比长二F遥二十火箭,本次发射的长2F遥二十一火箭共进行了近20项技术状态改进,进一步提升全箭可靠性和安全性。其中,控制系统采用了经过多型现役运载火箭飞行验证的产品化双十表光学惯组,使长二F火箭控制系统“看”得更精准,满足载人飞船3.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的精度要求。
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并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将新开展27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主要针对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航天新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
其中,将首次在轨实施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选用两雌两雄4只小鼠,随飞船上行并进行在轨饲养,重点研究失重、密闭等空间条件对小鼠行为模式的影响。5到7天的太空之旅后,小鼠将随神舟二十号一道返回地球,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小鼠多组织器官在空间环境的应激响应和适应性变化规律。这项研究将填补我国在空间站小型哺乳动物实验方面的空缺。
神舟二十一号还上行了面向空间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光学原位研究、空间站在轨智能算力平台试验等搭载项目,将为后续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为在轨应用进一步奠定基础。在轨还将开展空间环境下遗传密码起源与手性的关系项目,探索氨基酸—核苷的不同手性组合之间的选择性规律,探讨分子手性和重力环境对生物分子同手性起源的影响。
截至10月31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已189天,有望刷新中国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最长纪录,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指令长陈冬成为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400天的中国航天员,已累计完成6次出舱活动,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