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为应对其他国家的核试验计划,美国将立即重启地下核试验。
这一决定标志着美国正式改变了1992年以来暂停核爆炸试验的政策,公然违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让本就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再添变数。
随着美国这一超级核大国撕开“核克制”的防线,全球核军控体系正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宣布“立即重启核试验”。
特朗普为何任性重启核试验?
在相对实力下滑与大国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特朗普冒天下之大不韪重启核试验,本质上是美国霸权焦虑的极端宣泄,其背后有技术竞争、地缘博弈、国内政治等多重算计。
焦虑驱动的“技术竞赛”。
冷战结束后,美国长期占据全球核技术的制高点,凭借陆基洲际导弹、潜射洲际导弹、战略轰炸机“三位一体” 核力量,以及先进核弹头技术,维持着 “压倒性核优势”。
但进入21世纪后,中俄在核力量现代化领域的快速突破,让美国的这种优势感逐渐消失,产生了强烈的 “霸权焦虑”。
最近,俄罗斯先后完成两款新型核武器试验:一是“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具备“无限续航”潜力,并可绕开美国刚完成设计的“金穹”反导系统;二是“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能携带千万吨级核弹头横跨太平洋,打击美国西海岸,普京称其“速度与潜深全球无对手”。
俄罗斯密集测试新型战略武器,无疑对特朗普产生了强烈刺激。

俄罗斯“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频繁炒作中国“核威胁”,为美国重启核试验寻找借口。
10月30日,特朗普表示中国的核武器数量5年内就可以赶上美国。11月2日,特朗普又称中方正在秘密测试核武器。
虽然这些炒作压根站不住脚,但的确反映出了特朗普对中国核能力快速跃升的担忧。
今年九三阅兵上,中国首次展示了“三位一体” 核能力。潜射洲际导弹巨浪-3、远程空射弹道导弹惊雷-1、“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的东风-5C、出乎广大军迷意料的东风-61等“战略大杀器”,都展现了中国全球领先的核武器水平。
面对中俄持续提升的核能力,特朗普试图通过重启核试验,夺回美国在核领域的技术优势。
地缘博弈的“讹诈工具”。
从宣布重启核试验的时间节奏来看,特朗普意图借此增加对华博弈筹码。
特朗普在中美领导人APEC会晤前1小时宣布重启核试验,显然是延续了其“重要谈判前展示军事威慑力”的一贯策略,试图以核试验为筹码,逼迫中国在稀土、关税等议题上作出妥协。
同时,特朗普希望通过重启核试验展示“核保护伞”可靠性,推动盟友在核政策上进一步与美绑定,构建更紧密的“核威慑同盟”,并以“核安全承诺”换取盟友在经贸、地缘议题上的配合,推进“印太战略2.0”。(另见本号文章《从特朗普亚洲行看美“印太战略2.0”》)
就在宣布重启核试验的同一天,特朗普“批准”韩国建造核动力潜艇,取代韩国现已拥有的机动性较差的柴油动力潜艇。特朗普特别强调,这些潜艇将在美国费城造船厂建造,可以促进美国造船业的复兴。
国内政治的“投机算计”。
重启核试验的背后,还有美国国内的政治算计与利益输送。
在中期选举临近、民调支持率低迷的背景下,特朗普亟需通过制造“外部安全威胁”凝聚共识,将公众注意力从国内治理失败转向“大国竞争”议题,这也符合他此前惯用的“危机转移策略”。
除此之外,核试验的准备与实施将催生巨额订单,从核材料生产到试验场地改造,相关产业链涵盖数十家军工企业。
每次核试验成本约1.4亿美元,而后续核武库更新计划更将带来千亿美元级市场,这对美国的军工复合体来说无疑是重磅利好。
全球核秩序面临崩塌风险。
特朗普的一纸命令,正在引发全球核秩序的“多米诺骨牌效应”。33年的试验静默一旦被打破,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核安全体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崩塌风险。
短期:核试验 “跟风潮” 或卷土重来。
当前,全球多个拥核国家都在谋求提升自身核威慑能力:印度、巴基斯坦自1998年核试验后,从未停止核力量升级;朝鲜近年多次进行导弹试验,核技术储备持续提升;以色列虽未公开承认拥核,但其核能力早已是 “公开秘密”。
美国作为超级核大国率先破规,相当于给这些国家释放 “核试验合法化” 信号。
相关国家也可能跟风重启核试验,导致全球核扩散、核竞赛风险骤然上升。

美国内华达试验场,核试验爆炸后升起蘑菇云。
中期:国际核裁军体系 “崩塌”。
长期的 “无核试验” 共识是全球核裁军的 “基石”,正是这一共识推动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等后续核管控协议的签署。
而美国重启核试验将直接掀翻这块 “基石”。
俄罗斯已明确表态将“对等回应”,俄国防部副部长克里沃鲁奇科指出,若美国进行核试验,俄将“立即恢复中断的试验计划”。
更危险的是,无核国家的“核自保”倾向也在抬头:日本右翼政客已公开呼吁“探讨与美国深化核共享”,德国总理默茨也提出“建立欧洲核威慑机制”。这些言论若转化为政策,将使核扩散突破“临界点”。
长期:地区安全“碎片化”加剧。
特朗普重启核试验的决策,将严重破坏大国核关系,加剧全球战略互信赤字,使国际秩序陷入“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
全球战略稳定的最大威胁在于核误判风险的急剧上升,这种误判极有可能诱发军事冲突。
在欧洲,美国若借核试验强化战术核武器部署,将激化俄罗斯与北约的矛盾,给原本已经异常紧张的地区局势“火上浇油”。
在亚太,韩国核动力潜艇计划与美国核试验形成“核双刺激”,可能引发朝鲜、日本的连锁反应,使东北亚成为“全球核风险最高的区域”。
总的来看,特朗普按下核试验 “重启键”,绝非简单的意气用事,而是有着多重考量的 “战略调整”。
这一调整无疑会对全球安全秩序产生 “粗暴冲击”,让人类再次站在核安全的 “十字路口”。
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这是历史留下的铁律,更是人类生存的底线。
在核阴影重新笼罩的当下,每个国家都应清醒认识到:核安全没有旁观者,一旦秩序崩塌,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阻止这场核冒险,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