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经大名鼎鼎的“神童”们,后来都去哪了?
创始人
2025-11-06 15:04:22
0

东汉末年,洛阳一处宅邸门外,一个十岁的小孩儿正在自报家门:“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李府君得到通报,很快接见了他。但当两人一起坐下时,李府君左右端详这个十岁的稚童,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这是自己的何方亲戚。于是,他只好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不想,小孩儿却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拜你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们两家世代通好。”

原来,当时李府君盛名远扬,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拜见他,为免去麻烦,李府君规定,只有才智超群、品性高洁的青年才俊,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能入府。这个小孩儿自知太过年幼,只好称作亲戚才能被李府君接见。然而,当他借用孔子与老子之间的师生关系,不卑不亢地拉近自己与李府君之间的距离时,在场之人无不惊讶于他的巧思善辩。

话说到此,想必各位读者已然猜出这个年方十岁的孩童姓甚名谁——不错,他便是孔融。

魏县孔融让梨文化公园。来源/邯郸文旅

而故事的下半段,那句同样耳熟能详的话,则仿佛一柄悬在空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当太中大夫陈韪对孔融的连珠妙语作出如上评价时,他的这句话也变作了中国历史上无数早慧少年命运的谶语:历史上这些大名鼎鼎的“神童”们,他们后来究竟都怎么样了?是功成名就、平步青云、走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还是怀才不遇、黯然神伤、空有一身抱负无处施展,抑或江郎才尽、才思枯竭,最终泯然众人矣呢?

繁星点点,“神童”涌现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像孔融一样早慧的少年儿童并不少见。这些“神童”年少成名,从小就在某个特定的方面崭露头角,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品行留下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有些“神童”能言善辩。当十岁的孔融面对陈韪的奚落时,他也不卑不亢,以一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针锋相对,让陈韪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时代更为久远的战国时期的甘罗更是英雄出少年。甘罗十二岁时自请出使赵国,不仅成功说服赵王割让五座城池给秦国,更成功挑起了燕、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使秦国兵不血刃便能坐收渔利,毫不费力地又得到了十一座城池。

国历君自制甘罗表情包。底图来源/影视剧《宰相小甘罗》

有些“神童”精通诗文。比如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并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自小就显露了过人的文学与学术天赋,六岁能够写诗,九岁就开始读著名学者颜师古注释的《汉书》,一边读,一边还指出了书中的许多错误。同样年少展露诗名的,还有北宋时期的方仲永。方仲永出身贫苦人家,家里请不起老师教学,他反而自学成才,五岁时突然哭闹着要笔墨,落笔便是一首诗,震动乡里。

王勃影视形象。来源/纪录片《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

还有些“神童”聪颖机智。曹冲是曹操之子,“曹冲称象”的故事广为流传。当他想到用水痕的深浅来推测大象的重量时,他只是五六岁的年纪。北宋的司马光同样如此,面对同伴跌进水缸的困境,司马光不像其他玩伴一样惊慌失措,反而能够临危不乱、急中生智,想到可以用石头砸破水缸,最终让同伴获救。

曹冲称象动画截图。来源/动画片《曹冲称象》

这些早慧的儿童,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最好注解。古人也明白儿童的巨大潜力,若能好好培养,这些优秀的孩子,未来必能变成为国效力的栋梁之材。事实上,选拔、培养优秀少年儿童的做法,可以追溯到先秦的“竖官”、西汉的“学童”以及东汉的“童子郎”和南北朝时期的“童子奉车郎”。而从唐代开始,朝廷正式确立了“童子科”,将其作为一项专门的制度纳入了科举制,从而为“神童”的遴选、发现和培养形成了相对规范化的程序。

唐朝的童子科针对的是十岁以下的男童,他们或是通过考试,或是通过举荐获得相应资格,进入省试。一般说来,由于需要通过考试,所以参加考试的学童大多熟读儒家经典。他们通过省试后,不会像参加科举考试的普通人那样很快被授官。更常见的情况是赐予财货以资鼓励,加以培养,等到年纪稍大之后再入朝为官。

箕形陶砚。来源/故宫博物院

玉汝于成,终成大器

“神童”之神,在于他们从小在诗词歌赋、文韬武略方面展现出的绝佳天赋。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正确地引导和精心地培养,这些“神童”往往能将小时候绽放的光芒延续为永恒的辉煌,成为某一领域的杰出贡献者。

中唐时期的宰相李泌,就是这一成才路径的范例。李泌出身辽东李氏,其六世祖李弼曾经担任西魏八柱国之一,父亲则是吴房县的县令。李泌天资聪颖,同时又出身世家,享有优越的教育和文化资源,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神童”的迹象:据《新唐书》记载,开元十六年(728)时,李泌六岁,已经表现出写文章的天赋,而且,当他面对唐玄宗的召见时,也有礼有节、进退有度,丝毫没有一个六岁稚童的羞怯与稚嫩。

角色李必,人物原型为李泌。来源/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

玄宗召李泌入宫,是因为李泌的表兄员俶。当时,玄宗召见天下能够宣讲佛、道、儒三家义理的人,请他们相互辩驳问难。员俶九岁登上讲席,能言善辩,令在座之人折服。玄宗十分惊讶,问员俶:“童子中,还有和你一样的人吗?”员俶就推荐了自己的表弟李泌。李泌得到诏令进宫时,玄宗正在和燕国公张说观棋。为了测试李泌是否果真如员俶所说,玄宗就让张说现场出个题目,考考李泌。张说便以“方圆动静”为题,请李泌咏诗一首。李泌请张说先行举例,张说便以棋局为例,说“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李泌随即回答:“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此时,站在玄宗面前的六岁孩童,将同样的题目拉离了具体的棋局,而展现出对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深刻思考。正是因此,张说庆贺玄宗又得到一个“神童”,玄宗也因此特别赏赐了李泌,并下令让他的父母好好培养李泌。

玉围棋子。来源/故宫博物院

李泌的光芒没有随着他的长大而逐渐黯淡。相反,他持续学习,不仅博览经史书籍,还钻研老庄之道,深入研究易经。这种学识涵养不仅为他赢得了来自张说、张九龄等当朝名士的器重,也为他之后入朝从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安史之乱爆发后,李泌辅佐肃宗,为肃宗分析天下大势,还亲自出谋划策,促成了中兴局面的出现。李泌一生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尽管几度因为权力争斗出入朝堂,但他屡屡在危难之际运筹帷幄,平定叛乱、稳定大唐社稷,最终官至宰相、得封邺侯。

同样的例子还有诗人白居易。与李泌相比,白居易的出身要低上许多,父亲白季庚起初是彭城县的县令,后因在李正己河南叛乱中有功,得以升职加官。虽然不比李泌是世家大族出身,但白氏十分注重教育,从白居易的曾祖白锽起,白氏子孙就世代专注于儒学经典,都以明经科入仕为官。

白居易画像。来源/《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

白居易年幼聪慧。他早年受家学熏陶,常与书本为伴,在乳母怀抱中就已经掌握了初步的识字本领。五六岁时,他已经开始学习如何作诗,到八九岁时,已经精通音韵。长大后的白居易不仅在写作诗文方面颇有天赋,而且性格豁达、胸襟开阔,这种宽大的胸怀融入了他的写作,造就了其诗文的独特气质。白居易十五六岁时,拿着自己写的一篇文章,去见顾况——此人擅长写诗文,但性格孤高,对于后辈诗文要求甚高,寻常文章几乎入不了他的眼。但看了白居易的文章后,他一反常态,不仅没有流露任何轻视态度,反而亲自到门口以礼相迎,并对年轻的白居易大加赞赏。

尽管白居易年少成名、得人赏识,他却并不恃才傲物、放浪形骸,而是始终勤奋学习。他年轻时多次遭遇战乱,几次迁居,但一旦得知有进士科,他就坚定目标、昼夜苦读,白天学习文赋,晚上学习书法,中间还要去学习作诗,简直是一天十二时辰掰成二十四时辰在过,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磨茧。不过,功夫不负苦心人,正是这般刻苦,让他在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考中了进士,最终官至刑部尚书。更重要的是,白居易将为官从政的社会观察与自己的诗文天赋相结合,认为诗文并不是用于攀附风雅之物,而是应当用来针砭时弊、反映百姓真实生活。他所创作的《卖炭翁》《琵琶女》等诗作,反映了唐朝普通人生活的艰辛之处,奠定了他现实主义诗人的地位。

国历君自制白居易表情包。底图来源/综艺《中国家宴》

明珠蒙尘,“泯然众人矣”

以李泌和白居易为例,我们看到的是那些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神童”。他们或是游走于权力中心的谋臣,在朝廷危难之际出谋划策、力挽狂澜;或是紧贴社会生活的观察家,以手中笔记录生活百态、社会疲敝。他们的成就离不开自身长久的坚持和磨砺,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持续的努力,再优越的天资也会逐渐丧失光芒,如那蒙尘的明珠,最终消失于历史的长河。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便是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正如前述,方仲永出身贫寒,无法求学,但五岁时几乎无师自通,下笔如有神,第一次拿到笔墨,就能立即写出一首诗。而且此后,无论旁人指定任何事物让他作诗,他都能立刻完成,并且自成一体。方仲永的诗名因此一传十、十传百,不仅让自己的家庭在当地受到了尊敬,甚至有人花钱求取仲永作诗,因此也改善了家庭的经济情况。

宋,洮河石雕兰亭集会图砚。来源/故宫博物院

仲永的父亲原本是个普通的农夫,在家里以耕田为业。当他眼看仲永写诗能为家中带来收入,他立刻知道,这样有利可图,而且来财快速,无需终日在田地里辛苦劳作。于是,他不让仲永安心在家学习,反而选择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日积月累,仲永的天赋在日复一日地消耗中渐渐磨损。明道二年(1033),跟随父亲回乡探亲的王安石在舅舅家遇见了方仲永,曾耳闻仲永诗名的王安石按捺不住,请仲永作了几首诗。然而,当仲永作完诗后,王安石的内心有些失望,因为他觉得仲永现在所作的诗,似乎不能与他之前的美名相称了。又过了七年,王安石再次回金溪探亲,这次他没有见到方仲永,只能向舅舅打探消息,得到的却是仲永“泯然众人矣”的答复。听到这样的回答,王安石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回到临川后,便以方仲永的经历,写下了《伤仲永》一文,为我们记录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灭的故事。

方仲永影视形象。来源/综艺《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

北宋时期的蔡伯俙的一生也是高开低走。蔡伯俙是福清人,自幼聪明,三四岁时参加童子科试,在宋真宗召试时背诵了真宗御制的诗歌,当即被授以秘书省正字一职。不仅如此,宋真宗还亲自作诗:“七闽山水多才俊,三岁奇童出盛时”,将蔡伯俙视作与大宋昌盛相匹配的奇童。

然而,蔡伯俙虽以三岁入朝,但此后直至八十岁致仕时,他的生平记录寥寥,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资料。朱兴仲的《续归田录》中记载了蔡伯俙与晏殊一同任太子伴读的经历。当时两人都只有五六岁,正是稚子无辜的幼年光景,但性格上的差异已有所体现。晏殊性情耿直,而蔡伯俙则百般逢迎。每当太子需要跨过高高的门槛,蔡伯俙便会伏倒在地,以自己的背脊作为矮凳,让太子从他身上跨过去。

无论这种逢迎源于何处,它并没有得到回报。事实上,尽管北宋朝廷一直容许蔡伯俙领取俸禄,但蔡伯俙终其一生,也没有得到重用。相反,仁宗即位以后,反倒是性情耿直的晏殊屡屡加官晋爵,甚至官至宰相,在北宋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表明,尽管拥有天赋,但如果心思没有放到正道上,也终究无法施展自身才能、开拓一番事业。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

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回望历史,“神童”亦是如此。他们最终是否能够长成大器,是天资、努力和心性的三重叠加。方仲永的失败,固然是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掣肘,但他个人的心性在日复一日地消磨中始终未曾觉醒,最终导致了明珠蒙尘、“神童”陨落。但是,如果能像李泌一般蛰伏磨炼,让天赋成为自己的踏脚石,不仅把握住机遇,在朝廷的危难中挺身而出、堪当重任,而且不忘磨砺心性,不为外物所惑,那么“神童”最终能够行稳致远、成就大器。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商务部回应稀土管制相关问题 财联社11月6日电,商务部6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就安世半导体相关问题答记者问。美国国际市...
公示信息不能“多”,也不能“少... 公示作为一种制度已经普遍应用于人员招录、考试录取、财政补贴等各项工作中。但是,哪些信息应该公示、哪些...
阳新本土养殖宝典问世《阳新屯鸟...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张丕兴、乐梓琪、刘梦菁)近日,由阳新县农业农村局高级畜牧师李春华主编的《阳新...
各种安卓系统的使用技巧,实用技... 你有没有发现,手机里的安卓系统就像一个神奇的百宝箱,里面藏着无数的小秘密和实用技巧?今天,就让我带你...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朝霞深入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连续三年每年降低企业成本1000亿元以上;瑞...
安卓系统a收音机,尽享无线音域 你有没有想过,在安卓手机上,除了刷剧、聊天、玩游戏,还能干点啥?今天,就让我带你一探究竟,看看安卓系...
中国提出:愿意帮助印度应对空气... 综合印度快报、今日印度等媒体报道,近期,包括德里在内的印度多地正面临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甚至有许...
三峡大坝前,24对新人“爱满长... 11月6日,“爱满长江 情定宜昌”2025全国青年三峡大坝集体婚礼在三峡大坝截流纪念园举办。24对来...
外交部质问日方:给鼓吹“台独”... 11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日本政府3日公布2025年秋季外国人...
山东85后夫妻16年生了6个儿... 极目新闻记者 王鹏本想要个女儿,结果接连生了6个儿子,近日,在山东临沂贾家庄村,一名85后宝妈在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