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的合唱排练厅内,学生们满怀期待地等待着一场特别的音乐课的开始。这一天,德国著名合唱指挥教授贡特·贝格尔带来了他的音乐魔法,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合唱艺术的大门。贝格尔教授的到来,犹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个热爱音乐的心灵。
课程一开始,贝格尔教授用他和蔼可亲的自我介绍迅速打破了紧张的氛围。他没有急于进入专业的合唱排练,而是像一位耐心的音乐向导,通过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对合唱的理解与热爱。从“你们认为合唱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到“音乐如何触动你们的心灵?”,教授倾听着每一位学生的声音,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对话中感受到彼此的连接,整个排练厅的气氛瞬间变得温暖而融洽。
在热身环节中,贝格尔教授展现了他独特的教学智慧和艺术魅力。当同学们认真模仿他打出的各种节奏时,教授突然在钢琴上即兴演奏起活泼的爵士旋律。这一瞬间,原本单调的节奏训练变成了一场小型的音乐狂欢,学生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身体也不自觉地跟随节奏摇摆,脸上洋溢着惊喜的笑容。这种互动不仅激活了他们的身体与听觉,更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让热身环节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接下来,教授带领同学们进入了《雨之水舞》的排练。在这首歌曲中,贝格尔教授将他深厚的艺术造诣与精准的教学方法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歌曲中颇具挑战性的部分,他没有复杂的理论讲解,而是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词汇来引导学生,例如“明亮!”,“流动!”,“轻盈地跳跃!”等,精准捕捉出音乐所需的情感色彩与情绪张力。他时而俯身倾听,时而用生动的指挥动作带领大家,眼神中满是鼓励与期待。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努力理解每一个指令,逐渐调整自己的声音与情感,声部之间的融合愈发和谐,音乐的层次感在排练厅中生动勾勒出来,仿佛《雨之水舞》真的在“舞动”,充满生命的活力。
短短一个小时的大师课如白驹过隙,却给在场的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贝格尔教授以对音乐的热爱、精湛的技艺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歌唱技巧,更点燃了他们对合唱艺术的理解与热爱,让每个人都感受到音乐传递情感的无穷力量。这堂生动活泼的合唱课,无疑是一次珍贵的艺术启蒙,激发了同学们对音乐的热情与追求。
在课后,同学们纷纷表达了他们的感受。初二(15)班的裘偲宁表示:“教授没有急于让旋律流淌,而是首先帮助我们雕琢音准,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打磨珍宝。他让我们明白,合唱不是单个声音的独角戏,而是声音的交响乐。”而初一(5)班的彭熙惜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一开始我很紧张,但教授非常和善,手一挥,我们的声音就变得整齐动听。这次课程让我学会了如何发自内心地唱出歌曲。”
初二(15)班的邓晨希则提到:“在这次排练中,音乐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语言,让不同文化在音符中相遇。我明白了,音乐无国界,能创造出动人的和谐。”初一(2)班的李莲舟也感慨:“教授对发声细节的把控令人惊叹,他用生动的比喻帮助我们理解发声技巧,让我们在合唱中明白了真挚情感的传递。”
最后,初二(15)班的赵梓妍总结道:“这次合唱课让我明白,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只有找准节奏,歌声才能有生命力。”同学们在贝格尔教授的指导下,不仅收获了技巧,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热爱音乐的种子。
这堂德国合唱大师的课,不仅让同学们在技巧上有所提升,更为他们的艺术之路点亮了新的方向。
上一篇:黄金,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