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读着百万元一针的抗癌药有望纳入商保的新闻,杜甫这句千古绝唱在我心中激起深沉回响。在医院工作二十余载,笔者见多了因病致贫的无奈,也更深知,让前沿医疗技术从“殿堂”走向“民间”,正是新时代“广厦”应有的温度与担当。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CAR-T等尖端疗法照亮了前路。规划中蕴含的战略远见,正是要打破医疗资源分布的“马太效应”,让生命科技的革命性成果,不止于顶尖医院的“盆景”,更要成为惠及亿万民众的“风景”。
然而,理想照进现实的道路,往往布满荆棘。在基层,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一方面,患者对重获新生的渴望无比真切;另一方面,动辄百万的治疗费用,如同一道天堑,让许多家庭在希望面前望而却步。作为医院管理者,我深知,将如此昂贵的疗法引入基层,绝非简单的“有药可用”。它考验的是医院的综合实力:从医生的诊疗水平、护理团队的精细照护能力,到应对细胞因子风暴等风险的应急体系,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所幸,政策春风已至。国家医保局首次启动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正是构建“基本医保保基本、商业保险作补充”多层次保障体系的关键一步。这为CAR-T疗法等高值药物开辟了支付新路径,也让我们基层医院看到了承接前沿治疗的曙光。这不仅是支付机制的创新,更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践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AR-T疗法从百万元走向“平价”,从血液肿瘤拓展至自身免疫疾病乃至实体瘤,仍需科研界“上下求索”。而作为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县级医院必须主动“强身健体”。我们要依托医联体,加强与上级医院的转诊协作与技术下沉;要积极应用5G、AI等智慧医疗手段,提升远程诊疗与随访管理能力;更要未雨绸缪,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为迎接未来的技术普及做好能力储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相信,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突破与支付改革的三轮驱动,CAR-T这类“精准导航”的疗法,必将穿越价格的迷雾,如同青霉素的发现一样,从曾经的“奢侈品”变为守护生命的常规武器。而我们基层医者,愿做这伟大征程中最坚定的铺路石,守护好县域百姓的健康之门,共同迎接一个更加公平、可及的健康中国的春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赵海龙(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枝江分院 枝江市人民医院)
责编: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