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吴昱晗 程宇虹)“以前做个检查得专门往城里跑,现在在镇卫生院,就能让区医院的专家看片子,太方便了!”近日,在襄州区张家集镇卫生院,患者王大爷对医共体带来的变化赞不绝口。这正是襄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襄州区人民医院)大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让资源下沉、服务上升,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一个生动缩影。
作为区域医疗龙头,襄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牵头与辖区内21家医疗卫生单位组建了紧密型医共体。通过成立统一的医共体管理中心,实行人员管理、业务服务等“一体化”管理,旨在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格局,让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从“各自为战”转变为“集团作战”。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建立了“专家下沉”长效机制。每周,来自内科、外科、骨科、肿瘤血液科、儿科、中医科、老年医学科等科室的副主任以上医师团队,都会轮流到各成员单位坐诊、手术、查房。同时,依托医院建立的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为基层疑难病例进行远程会诊,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专家下沉”。通讯员 供图
医共体建设,核心在“共”,关键在“强”,襄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通过“传帮带”、同质化培训等方式,全力为基层医院“输血造血”。为进一步深化医共体建设,医院积极选派业务骨干挂职基层卫生院业务院长,通过长期驻点指导、参与科室管理、优化服务流程等举措,精准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同时,定期举办村医培训班夯实基层网底,并组织专家下沉开展专题讲座促进知识共享,共同构建起一个协同发展、能力持续提升的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
培训班。通讯员 供图
医共体的成效,最终要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来检验。统一的药品目录、检查结果互认、顺畅的双向转诊,为患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如今,“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新格局已初见雏形,越来越多的襄州百姓发现,获得优质医疗服务不再需要远行,健康的守护者就在身边。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襄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姚文林表示,未来医院将继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深化医共体改革,探索智慧医疗、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更加坚实可靠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