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994年,初入政坛的高市早苗曾质疑时任首相村山富市,凭什么以首相的身份代表日本承认当年侵略战争是错误的。村山富市则坚定地回答:“我必须说,当时的政府确实犯下巨大错误!”
1995年,村山首相更顶住压力发表著名的“村山谈话”,对历史错误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歉意”——这正是对“过则勿惮改”的当代践行。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公元3世纪,《论语》等儒家经典就已传入日本。7世纪初制定的《十七条宪法》开篇即言“以和为贵”,儒家思想曾是日本古代治国理念的重要思想资源。唐代鉴真大师矢志东渡,明代隐元禅师传法东瀛,这些文化交流的历史佳话,无不印证着和平与仁爱的智慧,为两国人民带来的是福祉。
然而,历史的道路并非总是沿着文明的轨道前行。从公元七世纪的白江口之战到近代的侵华战争,日本对华的每一次挑衅,无不是对上述文明智慧的背离,并最终都付出了惨痛代价,令国家发展遭遇重大挫折。
戴季陶在《日本论》中指出,日本从中国哲学中获益最深的正是“仁爱观念”与“天下观念”。而今天的高市早苗,却把这些抛之脑后。高市早苗的极端错误言行,不仅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已开始反噬日本自身在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的利益。
三十年前“村山谈话”的智慧之声犹在耳畔,今天日韩政治人物对中国经典的引用更显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