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杨丽芳 宋昌进)11月6日,S331省道钟祥市文集至双河段改建工程施工现场,建设者们正紧锣密鼓进行沥青路面摊铺作业——运输车辆满载混合料精准卸入摊铺机,摊铺车匀速推进将料体均匀铺开,工人紧随其后细致找平,压路机反复碾压夯实……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条串联钟祥城区与沿线乡镇的交通大动脉,曾经的“瓶颈路”即将蝶变为“发展轴”。
K28+300处沥青下面层铺筑
这条全长37.565公里的改扩建工程,是湖北省“十四五”交通规划的重点项目,其中沿老路改建28.715公里,新建8.85公里,总投资约14.7亿元,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路基宽度25.5米。
技术创新 质量安全齐头并进
填充式大粒径上基层是重载路段的“抗压铠甲”。在项目3标段施工现场,长江路桥公司项目经理吴勇指着施工路段介绍:“我们采用的填充式大粒径上基层,是针对重载运输需求的创新工艺,能有效应对磷矿货车长期碾压变形。”
为掌握这项技术,331项目团队专程组织30余名技术骨干赴安徽滁州学习先进经验,结合钟祥地质条件优化拌合参数,通过加长旋耕机刀片、加深拌合深度,实现混合料均匀度达98%以上。
331省道与207国道交汇处
质量问题“零容忍”,铸就精品工程。项目推行“样板引路+红黄黑旗评比”机制,项目每道工序都注重示范引领,好的工序交叉学习,优秀工艺组织各标段交叉学习。
每月评比流动红旗,奖励5000元,黄旗给予通报批评,黑旗处罚5000元。“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绝不能有半点含糊。”钟祥公路局工会主席齐力说,“今年10月,长江路桥公司在双河镇新建与改建衔接路段大粒径铺筑中,出现300米坑槽病害,当即推倒重来。”
全流程织密“安全网”。3家中标单位共建标准化工地实验室,每季度开展抢险救灾、防坍塌等主题安全演练。建立“风险源每日销号制”,对高边坡、挂篮施工等危险源实时监控。
“老路加宽衔接处易裂,我们花20多万元购置液压夯实机,路床填筑后反复夯实3遍,从根源杜绝纵向裂缝。”项目工程技术部部长胡从斌说。操作手王海青笑着补充:“这个‘神器’既能精准夯实薄弱点,又能保证深度,质量肉眼可见提升!”
攻坚克难 关键节点突破之战
浰河特大桥是这条工业走廊的“咽喉要道”,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引桥为装配式T梁。2025年5月的一个凌晨,钟祥浰河畔万籁俱寂,唯有浰河特大桥工地灯火通明——探照灯光束划破夜幕,工人在钢筋网格间穿梭忙碌。随着挂篮悬臂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全长1040米的浰河特大桥最后边跨顺利合龙。
作为项目核心节点,这座大桥是“胡双磷”地区化工企业原材料运输的“经济命脉”,建成后将使物流成本降低15%以上,彻底解决重载货车拥堵问题。
中铁大桥局现场负责人李刚介绍,他们力求工艺优化再优化、工期压缩再压缩。为提高一线工人工作积极性,制定《浰河大桥项目安全生产、质量管控工班奖罚机制》;为规范管理,拟定浰河大桥项目工班工程量会签流程;为维护稳定,激活农民工工资个人账户代付系统;为确保工期,采取多点平行作业、蛙跳施工和重点抢工,宁愿人等事、不让事等人的各项措施,在遵循科学规律的框架下,达成各节点目标,实现“零事故”突破。
浰河大桥挂篮施工
项目团队投入2个专业班组、8套定制挂篮,通过优化挂篮施工工艺,首次使用北斗测量控制系统,使合龙段精度保证在3毫米以内。10月7日,毕业刚两年的技术骨干吴越,在梁面上用手电筒逐点检查混凝土振捣情况,“每一个振点都不能漏,这是大桥安全的底线。”他严肃地说。
为民服务 奉献精神生动诠释
建设者们不仅专注工程质量,更将“为民服务”融入施工全过程,主动帮沿线村民埋涵管、铺临时便道。
2024年2月21日夜间,331省道应急队在沿山桥上坡路段发现一辆大型油罐车溜滑被困。应急队员立即救援,先在轮胎四周路面投喂“融雪剂”,再用铁锹铲除厚薄不均的冰块,并在前方铺设麻袋辅助油罐车爬坡行驶。经过半个小时作业,油罐车缓慢驶上坡顶。
2024年2月冰雪天气,应急队连续1个月边施工边保畅,无人请假。吴勇妻子生产时仍坚守岗位,有人重感冒就工地买药硬扛。2024年7月酷暑,3名项目经理中暑后白天施工、晚上打针,硬是抢回15天工期。“看着道路一天天延伸,我们再辛苦也值得。”现场管理员罗万新道出建设者心声。
除雪保畅
截至2025年11月,项目已完成92%工程量:7座桥梁完成6座,路基工程完成30.72公里(占比97%),路面基层完成26.2公里(占比83%)。除焦柳铁路下穿段外,其余路段预计2025年11月底全线通车。
“老路曾因重载货车长期碾压坑洼斑驳,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制约磷矿、双河等工业重镇的物流效率。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善文集、磷矿、双河等沿线乡镇交通条件,成为服务‘胡集—双河—磷矿’工业走廊化工企业原材料及产品运输的核心通道。”钟祥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丁琼介绍。
这条曾经的“瓶颈路”,即将成为串联钟祥工业走廊与城乡发展的“黄金轴线”,实现从“瓶颈制约”到“发展引擎”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