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与学生和辅导员代表座谈,聚焦构建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题,面对面听取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感受,以及对首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工作建议。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等高校的专本硕博学生交流了学习科研的心得体会,辅导员介绍了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和思考。
于英杰在认真听取发言后,充分肯定新时代首都大学生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以及辅导员奉献教育事业发展的深厚情怀。他表示——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年工作,始终站在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关心青年成长,支持广大青年建功立业,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
”
于英杰勉励大学生和辅导员要传承红色基因,广泛参与红色研学、实践锻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树牢为祖国为人民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主动融入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建设,努力增长知识能力,练就过硬本领,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要依托“爱北京·爱科创”行动计划,用好首都科技创新资源,锤炼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品质,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实现人生理想和追求。
他还鼓励高校辅导员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理直气壮讲好大道理,培养更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好青年。
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昊轩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医学辨证论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经历,分享了学校通过五四青春长跑、十佳歌手大赛等活动疏解学生压力的做法,并提出打造学科融通体系、创新实践育人体系、构建评价引导体系等工作建议。
清华大学本科生史明磊介绍了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小哥随手拍AI辅助系统”的有关情况,建议进一步优化学生和教师评价指标,加强职业规划指导,推动跨学科培养等。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孙忠祥结合个人学习科研经历,分享了“知识的力量在于服务国家和社会,创新的价值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体会,表示要把自身所学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以脚踏实地努力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精彩篇章。
北京邮电大学本科生杨婧涵介绍了学校开发的“码上”智能教学平台、“邮谱”自适应学习平台和“邮大师”智慧教育平台,推动数智赋能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要素、全过程和全场景。
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段诗琪表示自己是科教融合的直接受益者,建议搭建跨校同专业学生联合课题研究平台,将合作前置到课题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等环节。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专科生贾渭东先后参与生产单元数字化改造、光伏清洁机器人研发等项目,表示技能的价值不仅在于证书和奖杯,更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国家所需。
北京林业大学辅导员李军认为要提升学生网络素养,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用网,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辅导员姚梦竹表示要以“共情”替代“灌输”,以“赋能”替代“管控”,构建长效化、精准化、协同化育人生态,实现“入脑入心入行”目标。
北京工业大学辅导员解丹坤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呼啸而来的背景下,要主动学习AI赋能思政教育的新技能,提升工作实效。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辅导员王鑫表示要通过党团班联动、师生联通、一二课堂联合、家校联手等方式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创新奉献意识。
上下所有内容
开展市领导与大学生座谈交流是教育系统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新举措,也是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动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建设的新探索。后续,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将继续深化这一工作机制,全面了解首都学生思想动态、精神面貌、学习生活状况、现实困惑等情况,研究制定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工作对策,不断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加快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强大的思政引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