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5届高三高考考前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创始人
2025-05-26 13:21:43
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梁漱溟先生说中国文化是“独自创发”型的。从古至今,随着中华民族的传承、繁衍和历朝历代的经营,形成了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文化影响力也到达了与之毗邻的朝鲜半岛、 日本、东南亚等地区。

广袤而孤立的文明空间,独自创发的文化,表面看来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但这种统一性和整体性之所以不是僵化的铁板一块, 而是生机勃勃的活火山,恰恰是由内部的多元性和融合性形成的。以前我们经常说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仿佛华夏文明都是从黄河中下游大平原上发祥的。其实诞生中华文明的摇篮很多,比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产地和稻作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甲骨文里就有了“稻”字,但是水稻的栽培并不起源于黄河流域,而是东南、华南和西南地区的贡献。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 中国文明的起源并不是一元的,或是从中原发祥后再向四周辐射的, 而是满天星斗、条块分布的。辽河、黄河、长江、珠江等水系流域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不同地域的古代民族也有差别。这些文化尽管自有其渊源和体系,却又相互影响,经过裂变、撞击和融合,不断组合或重组,突破了区域文化和血缘族群的体系,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构成了汉族与其他民族及其文化传统。所以,在中国大陆的内部各个大小水系发展起来的文明,逐渐向几个大的平原腹心地带扩张汇合,融成更大的文明,而这个更大的文明又凝聚形成一个更具有扩张力的中心文明,反过来影响更大范围的周边文明,将文明的版图逐渐铺开。其中构成“华夏”与“中国”概念的地区形成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一带,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一个中心文明地区。这里不仅出现了仰韶文化,也是夏、商、周统治的中心。秦汉以后, 中国形成了统一郡县制的政治与文化实体,一直到清代,历史学家常常以“中华帝国”称之。在这个辽阔的舞台上,尽管有地区和时代的差异,尽管有所谓“夷夏之防”,但历史证明,万里长城不仅没有隔绝“胡汉”,反而吸引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沿着长城地带既相互冲突斗争,又相互交织融合,用各自的民族文化,巩固、丰富、完善了中国文化的整体。

为什么这些多元文化的差异性在中国历史上更多地形成了融合的局面而不是分裂和排斥的局面呢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从历史进程的角度看,在黄河中下游大平原较早形成了大规模的文明,具有制度优势,对周边的文明产生了向心力和吸引力。此后经历了商、西周、东周时期,华夏、中夏、中华、中国、诸夏就成了由中原地区诸侯国构成的文化共同体的称呼,而周边的民族和小邦国就称为四夷。不过,这些四夷如果有“得志行乎中国”的雄心,大都自觉认同并发展华夏文化,惟有如此才能在进入“中国”后,获得合法的统治权。孟子说舜是个东方的蛮夷,周文王是个西方的蛮夷,他们出生的地点相去千余里,时代相差千余岁,但是他们都在中国实现了政治理想。春秋五霸中,有诸夏的齐国、晋国、宋国,也有南方的蛮夷楚国和吴国。楚庄王打败华夏老霸主晋国之后,在诸侯会盟时,一口气背诵了四首《周颂》里的诗句,表示不可炫耀武力,但却炫耀了他的华夏文化修养。

(节选自徐兴无《龙凤呈祥——中国文化的特征、结构与精神》)

材料二:

古代中国的“华夷”观念,至少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那个时代,也许更早些时候,中国人就在自己的经验与想象中建构了一个“天下”,他们想象, 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大地仿佛一个棋盘一样,或者像一个回字形,四边由中心向外不断延伸,中心是王所在的京城,中心之外是华夏或者诸夏,诸夏之外是夷狄,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与南夷北狄相对应的“中国”概念。在古代中国的想象中,地理空间越靠外缘,就越荒芜,住在那里的民族也就越野蛮,文明的等级也越低。这种观念和想象并不奇怪,西谚说“既无背景亦无中心”,大凡人都是从自己的眼里看外界的, 自己站的那一点,就是观察的出发点,也是确定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的中心,离自己远的,在自己聚焦关注的那一点后面的就是背景,我是你的视点,你也可能是我的焦点,但是可能你也是另一个东西的背景,我也可能是他的背景。古代中国历史的记录和书写者处在中原江河之间,他们当然要以这一点为中心,把天下想象成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大空间,更何况很长一个时期,中国文明确实优越于他们周围的各族。

古代中国人一直对这一点很固执, 固执的原因是,除了佛教以外,古代中国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强大的文明挑战,古代中国人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汉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顶峰,周边的民族是野蛮的、不开化的民族,不遵循汉族伦理的人是需要拯救的,拯救不了就只能把他们隔离开来,中国人不大用战争方式来一统天下,也不觉得需要有清楚的边界,常常觉得文化上可以“威服异邦”,而此邦与异邦的地理界限也会随着文明的远播和退守在不断变动。在西晋的时候,曾经有个叫江统的人写过一篇《徙戎论》,想把汉族和其他民族在居住地理空间上分开,可是后来影响并不大。古代中国人的“中国”常常是一个关于文明的观念,而不是一个有着明确国界的政治地理观念。这种关于世界的想象,空间意味与文明意味常常互相冲突和混融,有时候文明高下的判断代替了空间远近的认知。

(节选自葛兆光《宅兹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文化虽具备统一性和整体性,但是并不僵化,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力。

B.中华文明由特定水系区域起源并向四周辐射,形成了华夏文明的主导格局。

C.世界本“既无背景亦无中心”,故古代中国人从自己那一点观察是合理的。

D.相比于诉诸战争,古代中国人更愿意用文化的力量来威服异邦,传播文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文化具有广袤孤立、独自创发、历史悠久的特点,辐射影响力到达多个邻国。

B.围绕长城实现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是修筑长城的初始目的。

C.古代中国人对中国的想象既是一个主观的地理空间构建,也有着充分的事实依据。

D.华夏文化具有向心力,原因包括制度优势、文化认同以及统治权合法化的需求性。

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中华文化“内部的多元性和融合性”的一项是(3分)

A.西方培育的麦子、马、驴等动植物,历经夏、商、周逐渐进入中国。

B.《史记》记载:黄帝击败炎帝,擒杀蚩尤,成为华夏诸族的共主。

C.赵武灵王为战胜对手,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胡服骑射”。

D.仰韶文化将“花”奉为尊贵的神灵,故“华夏”之“华”有尊贵之意。

4.两则材料在论述时采用的视角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

5.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文明高下的判断代替了空间远近的认知”这句话 并请在材料一中选取一例加以证明。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郭执事

陈元武

他是一个戏班的执事,执事就是一个干杂活的,得负责装台卸幕,唱词的幻灯片也全由他写,板正的隶书体。也在后台帮着给演员换装,乐器师傅有个内急,他还能上去替几锣鼓几梆子,二胡、京胡、三弦、扬琴、笛子、唢呐什么的都能来一下子。

剧场上他就算是除了导演外的主心骨,演员喜欢跟他交往,在戏词和唱腔上,他都能说出些道道来。戏台上角儿各有各的扮相台型,走步和唱腔都有着各自的招数。比如老生一上来,一副髯口少不了,灰白的或者全白的,老生走路是横着的八字步,一步一颤巍,胡子一绾就唱。文小生行头为褶子装,手持一把折扇,头上顶软翅方巾帽或者软幞头,走路是一字风轮步,步伐不大,两足交替迅捷,似小跑。方巾的软翅在脑后一飘一扬,唱腔高而清亮,用的是假声,讲究一个刚、劲、宽、亮。武小生则一身束身玄色褶子,紧腿的裤,带着绑腿的带子,头上一束发小冠或者翎子冠,武将穿长靠,短打的武生则如上束身装扮。富家公子则是一身锦衣绣服,一顶翘翅幞头帽,也是满绣带花,走路就不成样子,横着大开步,左右摇晃着身子。小生不挂髯口,为一台戏的主角。和小生搭档的是青衣,素净褶子的是寻常良家女子,扮相端庄、严肃、正派,以唱功为主,步如摇莲,称叠子步,前脚跟踩着后脚尖不间断地小步挪移,看不出迈步的动作,也叫莲步轻摇。唱念韵白,唱功繁重。青衣的头面分软头面和硬头面,软头面有线帘、网子、发垫、发簪、大发、水纱硬头面有点犀头面、水钻头面、银锭头面和点翠头面。前插的为正凤冠、顶花为点翠,六角料花、耳挖子、后兜、四连蝴蝶压条、偏风,组成大凤冠。水钻头面则是年轻美貌的青衣扮相,如青衣、花衫、花口刀马旦都用水钻头面。银锭头面多用于中年贫寒、寡居的妇女扮相。簪子有泡子簪(珠头簪子,有二联珠子或者三联珠子)和点翠簪子、蝙蝠侧蝴蝶簪子、银锭草花簪子等。这些行当他都门清着呢。

村里隔三岔五的就有戏班来唱戏,在村头戏神庙前唱,黄风天也唱。春天刮黄风,漫天的黄尘,田野里的麦苗才返青,垄畦里半是干的半是湿的,沤着泥的畦里,鱼儿腾钻着撒欢儿,攒头往水流处拥挤。干的畦底,长着颓萎的细草,那泥被风带起,旋着往空中飞舞。戏台前的人,乌压压的一片,风旋着尘土往人群里钻, 大家一脸的泥,咳嗽时能掉下半斤的土。舞台上的演员们一丝不苟地唱念做打,丝毫不被风影响,只有褶子裙的大袍裾和大袖口像面口袋似的鼓胀起来。 (1)隔壁村的麻婶是戏迷入魂,在台下学着青衣走叠步,身材肥胖的她一板一眼地走起叠步,差点没摔倒,引得旁人哄笑。

执事姓郭,人家戏称他郭班主,他不是戏师傅,也不是班主。执事能到他这份上,并不容易,吹觱篥这一项,戏班子里除了他就剩下乐工李师傅能来。这玩意跟唢呐也不太一样,吹嘴不大,攒气要足,出气还得匀乎,大了,声音就破了,成杀鸡叫了。郭执事吹觱策能横着吹,还能同时吹唢呐,有这能耐的可找不出第二个了。他还练过武生,一身的功夫,扎实,地蹚能连续做十几个, 《打渔杀家》和《挑滑车》他都能来那段精彩的翻滚腾挪戏, 《打棍出箱》那种高难度的铁板桥功夫和鲤鱼闪他都行,连戏师傅都喊他郭师傅。躺在地上,弓背跳挪的绝技,郭师傅那叫轻松,武生做四五个已经累成虾了。郭执事平常睡硬板床,练鲤鱼打挺时,腹上还压块石头,身体后仰近躺倒,腿上一绷劲,腰上一用力,人就直立起来。再说铁板桥那功夫,需要点硬气功,类似倒马桩,反弓着身体要稳一根烟的工夫,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武生看着都惊羡不已。十八年前,他做铁板桥功时,胸口还可以站个孩子。现在只能做数十秒了。

郭执事上舞台时, 带着一把铁壶,里头泡着一把茶叶,不时往嘴边一送,吸溜一下,润嗓子,他说,上舞台,不得抽烟,这是祖师爷的规矩,也不得喝酒,只好喝茶了,烟茶酒不分家,别的两样都让茶替代了。武生上台,身段要挺劲敏捷, 目光要犀利,他给我使了个眼色,那就是武生的眼色,眸带星光,双白上翻,眼珠子铅丸似的在眼皮里打了个转,最后定定一射, (2)那光从瞳仁间闪出,像电闪,像太阳的光辉,像火山迸发似的,射出,怒目金刚而带有回旋的余地。他又说,武生不仅在功夫上,还在唱腔上,更在眉眼之间。剑眉一挑, 目中生光,往舞台下一射,喝彩声就起来了。

(选自《散文》2025年第2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执事虽是个在剧场里干杂活的,但却很不简单,他能吹觱篥唢呐,又练过武生行当,走路唱腔都有他自己的招数。

B.文中第三段对戏班唱戏、村民看戏和自然环境进行了描写,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字的画面感。

C.郭执事练过武生,功夫不俗,令武生亦感到惊羡,文中对他练功动作的描写具体生动,也赋予这篇散文一种传奇色彩。

D.郭执事只喝茶不碰烟酒,表面上源于对表演的郑重态度,本质上是对“祖师爷的规矩”的遵守,体现了戏曲行业重传承的特点。

7.对第四段“执事姓郭,人家戏称他郭班主,他不是戏师傅,也不是班主”这一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重交代“执事姓郭”,意在引导读者更深入了解人物,为下文写他“练过武生”等精彩内容蓄势。

B.这句话通过身份错位的精巧设置,凸显了郭执事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重要性超越了他的职位。

C.“戏称他郭班主”的幽默表达,既体现群众对其实际能力的认可,又表现人们对他真正做上班主的期待。

D.连用两个否定句式(“不是戏师傅/班主”),是对前面“戏称”的进一步解释,产生了独特的表达效果。

8.请分别赏析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子。 (4分)

9.作者在文中使用大量文字介绍戏曲知识,有人认为有卖弄之嫌,你是否认同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大将军既出塞,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前将军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回远而水草少,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①,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公孙敖新失侯,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广不谢而起行,意甚愠怒。

前将军广与右将军食其军无导,惑失道,后大将军,不及单于战。大将军引还,过幕南,乃遇二将军。大将军使长史责问广、食其失道状,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到。

广为人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猿臂,善射,度不中不发。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士以此爱乐为用。军闻其死,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

材料二:

广出塞而未有功,则曰“数奇”,无可如何而姑为之辞尔。其死而知与不知皆为垂涕广之好名市惠以动人于此见矣。三军之事,进退之机,操之一心,事成而谋不泄,悠悠者恶足以知之 广之得此誉也,家无余财也,与士大夫相与而善为慷慨之谈也。呜呼!以笑貌相得,以惠相感,士大夫流俗之褒讥仅此耳。可与试于一生一死之际,与天争存亡,与人争胜败乎

卫青之令出东道,避单于之锋,非青之私也,阴受武帝之戒而虑其败也。方其出塞,武帝欲无用,而固请以行,士大夫之口啧啧焉②,武帝亦聊以谢之而姑勿任之,其知广深矣。不然,有良将因何而不用 赵黜廉颇而亡,燕疑乐毅而愤,而武帝何以收绝幕之功 忌偏裨而掣之,陈馀以违李左车而丧赵,武侯以沮魏延而无功,而卫青何以奏寘颜之捷③ 则置广于不用之地,姑以掣匈奴,将将之善术,非士大夫流俗之所测,固矣。东出而迷道,广之为将,概可知矣。广死之日,宁使天下为广流涕,而弗使天下为汉之社稷、百万之生灵痛哭焉,不已愈乎!广之为将,弟子壮往之气也。“舆尸”④之凶,武帝戒之久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注】①数奇:命数不好。古代占法以偶为吉,奇为凶。②啧啧:咂嘴或说话声。这里指赞叹、议论。③寘颜之捷:指卫青破匈奴单于兵,至寘颜山而还。④舆尸:指战败后以车载运尸体而还。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其死A而知B与不知C皆为垂涕D广之好名E市惠F以动人G于此见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辞别,与《孔雀东南飞》中“多谢后世人”的“谢”意思不同。

B.幸,幸运,与《鸿门宴》中“故幸来告良”的“幸”意思相同。

C.恶,疑问代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彼恶知之”的“恶”用法相同。

D.东,名词作状语,与《赤壁赋》中“顺流而东也”的“东”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李广自刎的直接原因是卫青派长史责问迷路失期之事,并强令其接受审讯。

B.材料一中,卫青调李广走东道,既因武帝认为李广“数奇”,也因私心欲提拔公孙敖。

C.材料二认为李广的名声源于他平时的散财善交和慷慨陈词,而非其有真正的军事才能。

D.材料二用廉颇、乐毅、李左车、魏延不被重用的事例,旨在说明不用良将会导致失利。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4分)

(2)姑以掣匈奴,将将之善术,非士大夫流俗之所测, 固矣。(4分)

14.对李广迷路失期而自杀这一事件,两则材料的看法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沁园春·庆杨平

范炎

襟韵何如,文雅风流,王谢辈人。问传家何物,多书插架,放怀无可,有酒盈樽。一咏一谈,悠然高致,似醉当年曲水春。还知否,壮胸中万卷,笔下千军。

门前我有佳宾。但明月、清风更此君①。喜西庐息驾,心间胜日,东皇②倚杖, 目送行云。闻道君王,玉堂佳处,欲诏长杨奏赋⑧孙。功名看,一枝丹桂④,两树灵椿⑤。

【注】①此君:指竹。 《晋书·王徽之传》有“何可一日无此君”句。②东皇:司春之神,此指春天。③长杨奏赋:汉扬雄有《长杨赋》。④窦禹钧五子俱登科,冯道赠诗曰“灵椿一树老,丹桂五枝芳”。⑤灵椿:传说中的神树,此指父亲。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作以设问开篇,将杨平与东晋王谢两家名门子弟类比,赞其文雅风流的襟怀。

B.“有酒盈樽”展现了杨平的洒脱不拘, 《归去来兮辞》则借此表现归家的欣喜。

C.“似醉当年曲水春”描写杨平在春日曲水边宴饮赋诗,再现了兰亭雅集的场景。

D.在春日倚着拐杖, 目送行云远去,通过极富画面感的场景状写杨平的闲适自在。

16.本词多处写到了杨氏家风,请结合相关词句对杨氏家风作简要概括。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针对“有人匿名捐款救灾,有人借慈善带货炒作”的现象,某新闻评论直接引用《论语》中的“ ▲ , ▲ ”做标题。

(2)登山社团计划制作宣传海报,选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 ▲ ”两句,展现天姥山直上云霄的雄姿,以吸引更多同学参与登山活动。

(3)古人常将“楼”与“月”两个意象巧妙融合,寄寓无尽的情思。如古代诗词中的“ ▲ ”和“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碳原子具有强大的“化学牵手”键合能力,而这种独特性质,使得它能够构建出复杂的有机分子,从而构成了复杂而精秘的生命体系。由此,碳被赞誊为生命的基石元素。所以,我们说碳元素是 A 的。

碳原子有6个电子,这些电子的排布方式决定了碳的化学性质。理论计算告诉我们,电子的运动并不是随机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①电子的轨道形状各异且复杂,有的呈球形,有的像哑铃或纺锤,有的甚至像花瓣。

当两个碳原子相遇时, 它们的外层电子会相互“沟通”,就像“走亲戚”一样,形成化学键。化学键的结构,决定了碳材料的各种性质。 ( 甲 ),虽然它们都是由碳原子组成的物质,但性质却 B 。②金刚石是透明的、极其坚硬的绝缘体,而石墨则是黑色的、柔软的导电体。

③除金刚石和石墨之外,还有一种神奇的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富勒烯。富勒烯的发现,源于科学家们对太空中碳原子结构的探索。富勒烯是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球形分子,形状类似于足球。它的发现,标志着除金刚石和石墨外的第三类碳同素异形体的诞生。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碳原子不仅可以形成单键、双键,还可以形成三键,甚至存在动态的四键的可能性。 ( 乙 ),使得碳材料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和多样性。④近年来,科学家又对于单键、三键交替构成的碳环,以及由双键、三键构成的石墨炔等新型碳结构进行了研究。

碳元素的独特性质不仅体现在材料科学中,还体现在生命科学中。地球上的生命是碳基的,这意味着( 丙 )。碳原子能够与氢、氧、氮等其他元素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从而构建出复杂的有机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碳水化合物。这些分子是生命的基础,碳的化学键多样性使得生命体能够进行复杂的化学反应,维持生命的运转。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分)

19.第一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21.标序号的四个句子有两句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不得改变原意。 (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它的发现”,有人认为应是“它的被发现”。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下,求稳成了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而有人认为,敢于在冒险中创新才是青年人应有的人生样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扬州市2025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

1.B(非从中原发祥后辐射,而是多种文化的裂变、撞击、融合,形成多元一体)

2.B(修筑长城的初始目的是“隔绝胡汉”)

3.C(A.非文化、非内部;B.非文化领域;D.不能体现多元与融合)

4.材料一,以研究者(现代中国人)的客观视角展开,对中国文化的起源作全景式的考察(2分);材料二,从古代中国人的主观视角(内心的想象)出发,描述古代中国人对整个世界的看法(2分)。

5.古代中国人的“中国”常常是一个文明的观念,而非明确划分国界的政治地理观念,在空间意味和文明意味冲突时,他们更倾向于以文明高下为价值判断标准(2分)。古代中国人认为汉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顶峰,故常常通过与汉文明契合程度的高低判断文明高下(2分)。例如,楚庄王在会盟时借助对华夏文化的自觉认同,消弭了空间差异,证实了自身政权的合法性(2分)。

6.C(A项“走路唱腔都有他自己的招数”表述不当,由原文可知,这说的是“戏台上角儿”;B项第三段未使用排比;D表面上是对“祖师爷的规矩”的遵守,本质上是对表演的郑重态度)

7.C(“又表现人们对他真正做上班主的期待”错,过度解读)

8.①以麻婶“身材肥胖”的笨拙与青衣“叠步”的轻盈形成鲜明对比(1分),富有喜剧效果(1分),表现村民对戏曲的热爱(1分)。②运用电闪、太阳、火山三个比喻(博喻),凸出了郭执事眼神的爆发力(1分),又以“金刚怒目”与“带有回旋余地”写出郭执事技艺的高超(1分)。(每个句子的分析2分,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9.不认同。①具体介绍戏曲的扮相与唱腔,便于展示传统戏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②将各种“扮相”“唱腔”等戏曲内容与郭执事结合在一起,旨在表现郭执事的技艺精湛。③大量戏曲行话的使用,构建了一个充满戏曲美学意蕴的文本世界。④引导读者关注传统戏曲,提升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每点2分,共6分。回答任意三点即可。如回答认同,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但最高不超过3分)

10.ADG

11.B(“故幸来告良”的“幸”,意思指“幸而,侥幸”)

12.D(后两个事例不是用来说明“不用良将会导致失利”,而是说明卫青是良将,李广不是)

13.(1)况且我自年少时就开始与匈奴作战,如今才有机会正面与单于对战,(所以)我愿意作前锋,先去与单于死战。(“乃”“当”“死”每点1分,句意1分)

(2)姑且用(他)来牵制匈奴兵力,这是统帅将领的好办法,不是士大夫和流俗之人能够猜测的,情况本来如此。(省略句、“掣”、“将”、“固”每点1分)

14.材料一强调李广的悲剧源于命数不好(1分)以及汉武帝和卫青的刻意压制(1分),表达了对李广的同情和对朝廷的批评(1分)。材料二认为李广之所以自杀,是因为他只有“壮往之气”(1分),而指挥能力不足(1分)。

15.C(借王羲之兰亭雅集的意境赞美杨平的高雅情趣,并非实写杨平在曲水边宴饮)

16.①诗书传世的文化风骨。“传家何物,多书插架”直言藏书之丰,以典籍为家族精神根基;“壮胸中万卷”更将诗书积淀内化为个人修养。②清雅高洁的品行追求。通过“明月清风”“此君(竹)”等意象,表现家族成员如竹般劲节、似月般澄明的品格追求。③经世致用的济世情怀。借“长杨奏赋”典故暗示儒家入世理想,“丹桂灵椿”以窦氏五子登科典,既显科举功名的追求,更强调父辈教育对家国责任的培养。(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其他答案如“淡泊与进取的统一”“人文修养与事功精神并重”等,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3)明月楼高休独倚/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裴回)/月满西楼(每空1分。凡有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可给分)

18.A:与众不同/独一无二;B:截然不同。(每空1分,符合语境的其他答案亦可)

19.“秘”应为“密”;“誊”应为“誉”。(每处1分)

20.甲:以金刚石和石墨为例;乙:这种灵活的键合方式;丙:碳是构成生命体的核心元素。(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1.③,将“神奇的”放在“物质”前,并去掉“的”;④,将“对于”改成“对”。(每处2分)

22.观点一:应是“它的发现”(1分)。前文已有“富勒烯的发现”这一表述(1分),不会造成“发现”的主语的混淆(1分),表达更加自然简洁(1分)。

观点二:应是“它的被发现”(1分)。“它的发现”使得主客体颠倒(1分),“富勒烯”是“发现”的对象,而非主体(1分),表达更加准确严谨(1分)。

23.略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东京大学将临时接收哈佛国际学生... 美国政府宣布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这一禁令给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带来冲击,其中也包括日本学生。 ...
理解“四稳”之首:加力推进稳就... 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在加力推进稳就业相关工作。据了解,5月份,各地教育部门将举办省级招聘活动250余场...
三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期末复... 今天给大家分享:在小学学习旅程中,三年级是一个关键的过渡阶段,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拓展。随着...
安阳市梅东路小学:开展第三届幼... 大象新闻记者 贾利超 5月26日,安阳市梅东路小学开展了“‘幼’见小学,筑梦成长”第三届幼小衔接开放...
西安市育才中学举行高2025届... 阳光讯(记者 杨小娟)5月23日上午,西安市育才中学高2025届成人仪式暨毕业典礼在学校操场举行。 ...
桂林理工大学就业怎么样?就业率... 如今的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各大高校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各种创新举措为学生...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领导深入课堂听... 5月14日 - 5月20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毕明生,党委副书记李克让,党委委员谭维...
威敏和温彻斯特公学公布奖学金名... 继Eton College(伊顿公学)后,另外两所英国顶级私校Westminster School(...
恐怖卡牌游戏海龟汤流入校园,专... 海龟汤游戏风靡校园,然而该游戏包含血腥暴力的故事情节,引起了不少家长的担心。南都记者注意到,未成年人...
郑州大学考研就业怎么样?深造率... 作为著名的人口大省,每年高考,河南省都会受到最广泛的关注。在这座高校教育资源和人口数量严重不匹配的省...
学校承认龙源论文吗?一文带你全... 学校承认龙源论文吗?一文带你全面了解 龙源期刊网作为国内知名的数字期刊平台,收录了大量学术期刊和论...
马上评︱校庆是节日,更是对精神... 复旦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的大日子。近几天,这所中国著名高等学府从社会各界收到的祝贺可谓不计其数,其...
高考前10天,做好10件事 今天是5月28日,离2025年高考还有10天,这10天时间看似短暂,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作为一位陪伴...
两岸导师聚榕城 “充电” 青创... 福州5月25日电 (郑江洛)24日至25日,由福州团市委主办的2025福州青创榕台导师认证培训在榕举...
广东高校排名更新:暨南大学第4... 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常年领跑全国,高等教育实力同样位居前列。2025年最新高...
厉害了!安徽迎来第5所医药类本... 安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不错,有211/985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知名大学坐镇...
清华北大录取保送生人数排名前十... 今天距离今年的高考还有整整20天的时间,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希望各位考生不仅仅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更...
教师,“自生长”还是“共生长” 每逢临近假期,微信朋友圈便被各类教育年会的宣传刷屏。出版社的学术沙龙、名师主讲的专题论坛、一线教师的...
“德纪法”融合育人 湘潭大学创...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既精通法律知识又恪守党纪国法、兼具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法治人才,...
高考人数首降,但升学压力未必能... 5月28日,教育部公布今年高考报名人数,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人,比去年的134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