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新建学院知名度尚未打响,很多同学会持观望态度,前期竞争压力较小;二是学院发展初期需要快速建立“学术影响力”,对优质生源的需求更加迫切;三是由于新学院的考核机制往往比较灵活,可能通过“提前批”、“预选拔”等方式主动吸引更多同学。
所以对于想更稳妥上岸的同学来说,选择头部院校开设的新学院是个很好的“捡漏”机会!
#1
首次招生,友好在哪?
以同学们都很熟悉的江南大学为例,虽然只是211,但它的设计类专业可以吊打国内很多985,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等学科都被评为A+等级。
2024 江南大学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软科排名
图源:软科官网
就在去年,江南大学成立了数字科技与创意学院(以下简称数创学院),从首届招生情况来看,新院校在创立初期存在明显的“窗口红利”——资源倾斜、门槛宽松、竞争较小。
先说资源倾斜,数创学院在数字媒体和服装两大强势学科之上布局新兴交叉领域:智能交互与数智设计、数字影像与互动媒体、数字时尚与服饰文化等。
在资源配置上,学院将更前沿的技术分配给新学院,比如课程设置上保留了传统的数媒领域,如动画、插画、游戏,又结合了AI、VR/AR等前沿技术。从教学水平和专业建设上看都很可靠,同学们可以大胆冲。
数创学院开设的实验室
图源:数创官网
再说门槛宽松,数创学院首年招生就开放了推免渠道——
▶学硕招收方向有:数字媒体艺术及理论、服装设计及理论;
▶专硕招收方向有:数智设计与交叉创新、数字媒体艺术、服装设计艺术。
申请材料见下图?,其中作品集、论文期刊、获奖/专利证书依旧是核心材料。
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推免材料要求
从数据上看,推免拟接收名额为45人,但在拟录取公示名单中录取了52人,超过了计划录取人数,而且随着各大高校对保研生越来越偏爱,数创学院今年同样可能会有扩招趋势。
江南大学数创学院2025年接受推免生工作细则
图源:数创官网
可见在首届招生中,学校将考察重点放在作品集和科创成果(国家/国际奖项、发明专利、期刊论文等)上,如果你的作品集很出色,那么学校不吝于给你机会,这使得很多双非甚至四非背景的同学通过综合实力也能拿到入场券。
最后再说竞争强度,去年很多同学还不知道这个新学院,又或者还在观望状态,所以竞争不那么激烈,但今年不同了,大家对数创学院的认知将会更加清晰,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涌入保研大军,所以今年竞争更加激烈是肯定的。
要是同学们错过了江南大学,又想赶新学院成立的“福利期”,那么今年还有一所985高校开设了设计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新学院
今年3月底,华中科技大学正式成立设计学院。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此前,华中科技大学的设计类学科已沉淀近30年,在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产品设计领域有比较深厚的积累,专业主要分布于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新学院的成立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壁垒,希望结合前沿技术形成更完整的跨学科培养模式。
也就是说设计学院的重点放在人工智能领域,致力于培养“设计+工程+人文”的复合型人才,推动设计与人工智能、建筑、医学、工程、人文等领域的融合。
同学们可以利用理工科院校的优势,学习人工智能创意、数字媒体艺术、健康人居环境、智能设备工业设计等前沿领域。机械学院长期研究的智能机器人技术、计算机学院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都可能成为设计学院能利用的资源。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公众号
师资方面涵盖设计、艺术、建筑、计算机、机械等多学科背景;科研方向围绕人工智能创意、数字光影文旅、健康空间设计、智能制造、智能工业软件等交叉学科方向。
华中科技大学在此前就已经打造过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比如全国首个面向高等艺术教育的人工智能超级计算平台、“长江之光”AI光影秀等项目,设计学院也将主动探索“AI+中国传统文化”、“AI+创意文娱”等关键领域。
设计学院长江峰会报名海报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官网
设计学院还重视国际化教学,和香港大学、哈佛大学、皇家艺术学院、新南威尔士大学、德国国家艺术与媒体中心、法国萨克雷大学等国际院校建立合作,同学们有机会参与到学生交换、联合课程、国际设计工作坊等项目中。
汉艺国际教育学员 潇潇同学 获 华中科技大学 工业设计与产品战略 保研录取
今年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有可能迎来首届招生,对于想赶上红利期的同学而言一定要把握住最后的时间尽快规划!下面我们来分析下想上岸,难度如何?。
#3
上岸新学院,是机遇也是挑战
由于没有数据参考,我们可以从华中科技大学往年设计类专业的招生情况窥见端倪。
在保研和统招的名额分配上,可以参考开设在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设计学,2025年预推免拟接收12人,是统考生源的4倍。
设计学推免人数 vs 统考人数
可以看出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愿意把更多机会给优秀院校的推免生,且作为新学院势必会增加一些新专业,所以招生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根据学院在“工程+设计”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对同学们的专业背景要求也会更加多元,除了传统的设计和建筑背景学生外,计算机、机械等工科背景的同学也会更受欢迎。
与此同时,新学院因刚刚成立,很多同学没有把握住信息差,所以竞争人数相对较少,对于申请者来说是机遇。
至于挑战,由于不了解具体的学科设置与研究方向,还要和跨专业的申请者同台竞争,同学们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要打起200%的精神来准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成功率:
一、提前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再有所对应的准备申请材料。
以设计学院蔡老师为例,其研究方向有数字媒体技术与产品化应用、人工智能艺术与设计等,作品集中就可以主要体现“数字媒体”+“AI设计”。
设计学院导师简介-蔡老师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官网
二、作品集中最好突出展示“科技+设计”的能力。
在项目中加入编程、引擎,并展示一些技术水平,比如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VR/AR、可穿戴设备……
很多同学一听到这些关键词就犯怵,但其实作为一种工具,只要了解其底层逻辑,掌握基础的计算机语言及技术手段不是难事,比如汉艺G同学,本科油画,为了转交互做了4个硬核项目,从0学习工科技术,熟练后一个月就能完成一个项目。
汉艺24届学员G同学 获 爱丁堡大学 变革设计 MA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 交互设计 MFA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 设计创新与交互设计 MDes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 设计创新与服务设计 MDes
拉夫堡大学 服务设计创新 M.Sc.
拉夫堡大学 用户体验与服务设计 M.A. offer
三、完善其他必备材料。
想要稳妥上岸的同学在保证绩点的前提下,务必要将精力投入到竞赛、专利等材料中,这些都是给保研大加分的材料。尤其是背景一般的同学,想上岸更好的学校更是要武装到位。
比如汉艺211背景的W同学,拿下50余枚设计大奖后获得10张保研offer,最终成功保研浙大。
汉艺24届学员W同学 获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2枚国家一等奖、4枚省级一等奖、4枚省级二等奖、2枚省级三等奖、米兰设计周 3枚省级三等奖、香港青年设计奖 1枚二等奖、1枚三等奖...累计50余枚奖项荣誉
成功保研 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中南大学 、南京大学 、天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以及本校
同学们不要觉得准备这些材料很费时间,论文无论是撰写还是发表都没有同学们想象的复杂,汉艺的L同学就用2个月的时间边推进作品集,边完成了论文的发表。
汉艺L同学
《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社稿件录用、《新时代论坛》编辑部稿件录用
而像奖项就更不用说了,汉艺每年都有很多同学直接用作品集里的项目去投奖,一举多得~
最后,除了江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北师大在前几年还成立了未来设计学院,也是北师大唯一开设艺术设计夏令营的学院,自成立以来夏令营持续扩招,到23年夏令营50人参营,最终实现全员优营!包括很多四非学生。
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高校在相关领域开设新专业、新学院,这一趋势有助于同学们借助红利期,通过综合实力去更好的学校攻读研究生。
与此同时,同学们在择校时更要保持理智,既要关注学科的发展方向,也要客观评估自身条件,找到最适合个人发展的升学路径。
作品集要展示“跨界”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