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五四学制)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全套电子课本PDF版,请关注公众号“桃李科普”回复:“电子课本”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五四学制)电子课本在线阅读











一年级数学预习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基础认知至关重要,以下是分步骤、易操作的预习方法,结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设计,帮助家长和孩子高效开展预习:
一、预习前:激发兴趣,建立仪式感
- 用生活场景引入数学
- 提前和孩子玩 “数学小游戏”:比如出门时问 “楼梯有 10 级台阶,我们已经走了 3 级,还有几级?”、逛超市时让孩子 “数一数苹果的个数”“比较西瓜和苹果的大小”,让孩子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减少预习的抵触心理。
- 准备专属学习工具:给孩子准备可爱的数学本、彩笔、小棒(或积木)等教具,告诉孩子 “这是你的数学小助手”,增加预习的仪式感。
- 明确预习目标(家长引导)
- 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说:“今天我们要先看看明天老师会讲什么,就像提前看动画片预告一样,这样上课就能当小老师啦!”
二、预习中:分步骤高效学习(以课本为核心)
1. 通读课本:圈出 “新知识”
- 看主题图:让孩子观察课本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图里的内容,比如 “图中有 3 只鸭子、2 棵树,你能数一数吗?” 引导孩子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数、形、量等)。
- 圈出关键信息:家长指导孩子用彩色笔圈出课本上的数字、算式、问题(如 “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或者不认识的数学符号(如 “+”“-”“>”“<”),告诉孩子 “这些就是明天要学的宝贝哦”。
2. 动手操作:用教具理解概念
- 针对知识点选择教具:
- 数与运算:学 “10 以内数的组成” 时,用小棒分一分(如 5 根小棒分成 2 和 3);学 “加减法” 时,用积木演示 “2+3=5” 的过程。
- 图形认知:用七巧板拼出课本上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让孩子摸一摸边和角,感受 “图形的样子”。
- 比较与分类:用玩具车、积木等让孩子分类(“把红色的积木放在一起”),或比较大小、长短(“这支铅笔比那支长”)。
- 边操作边说:让孩子一边摆小棒一边念:“3 根加 2 根,一共是 5 根”,通过语言强化思维。
3. 尝试简单练习:小试牛刀
- 做课本上的 “做一做”:让孩子试着完成课本例题后的小练习(如填空、涂色、连线),不会做的题用 “?” 标记,上课重点听。
- 家长引导思路:如果孩子卡壳,不要直接讲答案,而是用提问引导:“题目问‘还剩几个’,是不是应该用总数减去吃掉的呀?” 让孩子自己思考。
4. 记录疑问:带着问题上课
- 准备 “疑问小本子”,让孩子用画画或拼音记录不懂的地方:
- 比如学 “认识钟表” 时,孩子可能问:“为什么分针长、时针短?”“怎么看几点半?”
- 家长帮孩子整理问题,并说:“明天上课你可以把这些问题告诉老师,你就是最会提问的小朋友啦!”
三、预习后:巩固成果,培养习惯
- 用 “小老师” 游戏复习
- 让孩子扮演老师,家长当学生,复述今天预习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了 5 可以分成 1 和 4,对不对呀老师?” 通过输出强化记忆。
- 生活中复习预习内容
- 出门时让孩子 “报数”(从 1 数到 20),吃饭时问 “家里 3 个人,需要几双筷子?”,把预习的数学知识融入日常,加深印象。
- 鼓励与反馈
- 每次预习结束后,给孩子贴一个 “小星星”,积累到 5 颗换一个小奖励(如贴纸、故事书),让孩子感受到预习的成就感。
- 家长用正面语言反馈:“你今天圈出了 3 个不懂的问题,真棒!明天上课肯定能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