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家长,好像就有那么三类:
第一类,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总觉得有吃有喝就行;
第二类,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了就行;
第三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胜过学习,经常跟孩子沟通,还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其实,这就是育儿圈经常说的“一流、二流、三流”家长,层级划分得很清晰,而且养出的孩子,也确实有不同。
其中,一流家长也被称为“大格局”父母,养娃有目的性,也有前瞻性,人家是真的懂教育!
这里说的“才”,是说孩子的“才能”,尤其是学习成绩,只要分数高,那一切都好说。
比如,有的孩子考了99分,高兴地拿给爸妈看,结果,一句话被打回原形:“那一分丢哪了?为什么不是满分?”
之前一位四川的小男孩,在高考后留下多条qq空间说说后,自杀了。他说,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考98分也会被骂,吃饭打嗝、夹菜姿势不对要被打。最后一句话是“我的尸体,不用埋了,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
这样的孩子,对父母有多绝望?
还看到一则新闻,浙江台州的一位爸爸,因为孩子作业没好好写,就带着孩子到太公坟前罚站,还把孩子的鞋子拿走了,自己堵在下山路口。
结果,打个电话的工夫,孩子就不见了,民警齐心协力,最后找到了孩子。我就想说,万一找不到孩子呢?成绩真的那么重要?
这样的父母,整天盯着孩子的成绩,稍微有波动,就又打又骂,或者趁机给孩子加上几个辅导班,几套试卷。
说真的,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成才,但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唯分数论”。
想想看,这样养出的孩子,分数上去了,能力下来了,真的能称为“人才”吗?
真正懂教育的家长,还得是“一流家长”,知道如何培养孩子“成材”,这里的“材”是说,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才,而不只是看成绩高低。
这样的家长,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学习,也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孝敬之心、感恩之心,更知道如何提升孩子的“软实力”。
比如,在生活中,会让孩子做好自我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有家庭主人翁意识,知道帮助做家务,外出主动提东西。
还有,在学习上,有自己的学习习惯,会主动复习、预习,认真完成作业,还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样的孩子,从里到外,都会让人觉得叹为观止,连呼“这就是妥妥的别人家孩子啊!”
这样的家长,有长远打算,堪称“大格局养娃”,不只看现在,还会布局将来,更注重培养孩子赢在未来的“软实力!”
大格局妈妈如何养成?会不会很难?
其实,真正有大格局的妈妈,都在用“三不原则”养娃,普通家长照着做就可以了!
第一不:不帮
并不是孩子遇到困难完全袖手旁观,而是鼓励他们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如果实在搞不定,再一起看看怎么办?
让孩子做回孩子自己,家长不过度插手,他们才能在摸索中一点点成长,在挫折中一点点学习。
第二不:不惯
孩子总是发脾气,做事情没有章法,不知道孝敬父母,不懂得珍惜,经常拖拉磨蹭,这样的事情不能惯着,还是要跟孩子讲清楚。
小时候不跟孩子纠正,等长大了,进入社会再被毒打,为时已晚。
第三不:不气
遇到孩子的小错误、小叛逆,不随意动怒,而是用平和的心态,跟娃聊一聊,如何改善?
不气,更多是说,可以给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帮助他慢慢学会情绪管理,以及培养独自面对问题的能力。
枕边育儿寄语:
成为父母后,虽然没有定期培训,各种考试,但我们依然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因为,孩子一天天在成长,而我们也需要跟他们一起,才能养育出更优秀的孩子!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