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vs考公vs就业,是26届现在非常纠结的问题:
“本科已经找不到工作了,考研加持一下。”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早晚都要考。”
“都太卷了,还是老老实实找工作吧。”
考研为了更好找到工作、但考上研找不到工作的如今也比比皆是;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考完研也还是要再卷考公;都卷不上,还是要回归找工作…
就这样,陷入了死循环
那么,到底应该是选择就业/考研还是考公?或者三手抓?
考公/考研/就业形势是怎样的?
在做最终决定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考研er:各位院士,这个大环境,你们看我还能被捞捞吗?
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继2024年报名人数有所回落,降至438万,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又减少了11.4%,有388万人报名。
虽然人数有所下降,但竞争程度也并没有减弱。
图源:中国教育在线
考公er:领导,我太想进步了,但我现在怎么连门都进不来了啊?
据统计,据国家公务员局显示,2025年国考最终共有341.6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平均竞争比86:1。过审人数较2024年同比增长38.3万人,为历史新高。
而且很多岗位都面向了毕业生。
图源:国家公务员官网
求职er:从7月秋招到5月春招,收到拒信无数、offer 0个…谁是古希腊掌管校招offer的神?
24年底,北大、上海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大学都发布了2024届毕业生的去向报告,来浅看一下吧~
苏州大学:全校平均就业率93.83%,电子信息学院就业率98.6%。
来源: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公众号
吉林大学:202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3509人、硕士毕业生就业5292人…
看得出来,求职也并不太容易…
准毕业生们该如何选择?
看了这么多数据,是不是感觉更迷茫了?
放宽心,三条路总有一个走的通、走的顺畅!
⭐了解自身专业特点
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读研之后,除了学历优势,我能学到新的求职技能吗?就本专业而言,本科/研究生哪个更具有优势?历届学长/姐本专业本科毕业后,就业情况如何?
像一些人文社科类等专业,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除了学历上有所差别,其他专业技能甚至求职竞争力都并没有显著提升的,那么也不必追着考研的热潮。
如果你更倾向考公,可以看看历年来本科/研究生本专业的招录情况!
但像金融业/法学/人工智能等卷王赛道,如果想进入较好的平台,需要变成“六边形战士”:个人能力、学历、学校、专业、技能证书等。该考的研,还是建议考一考!
总结来说,如果你喜欢做科研、需要学历当跳板,以及擅长应试并且还没准备好就业的同学,不妨试一试考研;但如果的你专业本科也能很好的就业/考公,或是专业技能不能通过学历提升的,考研可能是锦上添花也可能是白白浪费时间。
⭐了解自己在哪个赛道更有优势
如果你还是不太清楚自己该走哪条路,那么不妨先自评一下自己的优势及胜算。
考研注重对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的考察,考题更加学术化;公务员更加注重工作能力、领导力、组织协调能力,考题更加应用化、情景化、全面化;就业更加简单了,就是看专业能力以及工作能力。
如果你对于学术真的不感冒,考研题一做一个不吱声;你真的写不来申论、思想境界上升不到高度;那么下来的备考之路就是你痛苦根源的开始!
⭐想清楚自己更想要什么
学姐知道你会问:如果不考研不考公,普通大学生的出路又在哪呢?
可是考上研也还是要就业、考公,那时的形势不一定比现在差,但也不一定比现在更好。
那么又回到了原点:读博vs考公vs就业?
毕竟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考研为了更好的就业、考公为了可以稳定的就业…都是为了就业。
与其对自己下狠手,使劲卷自己,不妨静下心根据自身情况好好权衡一下:考研是否能帮助更好的实现就业?考公自己是否有胜算且能适应体制内生活?就业自己还存在学历/技能/经验哪个硬性短板?
人生不是单选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每种选择都承载着不同的风险与机遇,不走一遍,谁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