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来园生机勃勃依旧
往来的学子脚步匆匆
看着那小鸳鸯渐渐长大
就像勇敢逐梦的我们
也在校园里不断成长
图书馆、自习室、实验室
都留下了我们勤奋刻苦的身影
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熊佳琪
2024级外国语言文学类 王晶银
一张张笔记
是对教师辛勤授业的回应
知识的积累连成一张网
不只是为了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更是为了那穷理致知的初心
我校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潘莹莹在广西南宁
调查南宁平话语音系统和壮族嘹啰山歌
我校MTI学子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进行同声传译实习
“反躬以践其实”
北语学子
以专业为帆奔赴山海
诠释“语言报国 文化兴国”的精神
以语言为桥联通世界
书写“德行言语 敦睦天下”的篇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舞台上的精彩亮相
离不开台下千万次的努力
未来收获的那一刻
你会感谢自己此刻的耕耘
课太多
知识点背不完
绩点压力大
……
考试周总与焦虑相伴
看看这份考前小贴士
或许可以与焦虑和解
认知调整
贴士一 合理看待考试压力
考试压力并非完全有害。从生理角度来看,适度的压力可以激活大脑的应激反应,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例如,当人们面临考试时,身体会分泌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这有助于集中精力。心理学上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也表明,中等程度的唤醒水平(压力水平)对学习效果最好。所以,考生要认识到压力的存在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贴士二 学会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一种心理调节方法。考生可以在考前对自己说一些积极的话语,如“我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我能够应对这次考试”“我以前也经历过类似的考试,这次也一定可以顺利通过”。这些积极的暗示语可以增强自信心,减少焦虑情绪。而且,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暗示语,最好是在安静、放松的环境中进行自我暗示,这样效果会更好。
情绪调节
和家人、朋友或者老师倾诉自己的紧张情绪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把内心的焦虑、担忧说出来,就像把心里的“垃圾”倒出来一样。
通过运动来释放情绪。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这是一种让人感觉愉悦的神经递质。
深呼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放松技巧。考生可以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然后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觉腹部像气球一样鼓起来,再慢慢地呼气,把腹部的气排出去。
计划制定
考前压力往往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利用SMART原则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有助于你更好地掌握知识,减轻焦虑。将复习内容分配到每一天,保证每天都有所收获,从而增强自信心,减轻焦虑感。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结合实际情况与自己的学习特点
在制定目标时,要学会分析、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不要盲目跟从别人制定的目标和计划,要找到自己的薄弱学科,重点复习。同时,还要尊重自己的生物钟。由于生理条件和生活环境、习惯的不同,人们的生活节律和最佳感觉也往往不尽相同。只有在了解了自己的最佳学习时段之后,并且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佳感觉时间去做,才更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细化学习目标
在制定目标时,千万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可以把一个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逐步攻克。也可以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看看有哪些小任务是可以在排队买饭或者等电梯的时候完成的。这样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也更加有利于把大目标分解成小任务。
给目标限制时间
为了提高效率,在制定计划时,要适当给自己“压力”,即限定时间、限定速度、限定准确率。这样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检查表,把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进度,列成表格,完成一项,就打上“√”。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使计划越定越适合自己!
公开学习计划
大多数人都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制定学习计划后,可以和身边的亲人、朋友说一下。这样做,一方面会起到监督作用,也会起到强迫、约束的效果,当自己不能坚持时,马上就会想到:“是否别人会笑话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没出息了”,因此会更容易坚持。
作息调节
充足的睡眠是保持良好状态的必要前提,也是抗疲劳的关键。良好的作息习惯能够让你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学习效率。即使是期末考试周,也尽量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同时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可以午睡一小会儿,但不要超过半个小时。
学分诚可贵,成长价更高
在追求卓越的同时
一定不要让焦虑、内耗
掌握控制权
健康的身心永远是生存、生活的根本
最后祝愿每位同学
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超越分数,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