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不少家长都在忙同一件事——填报高考志愿。
有家长全员作战,家里堆满了填报志愿使用的资料。有家长用起了AI高考志愿填报产品,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还有家长在百忙之中专门请了几天假,就为了全身心投入给孩子寻觅一所理想的高校。
很多家长都有同感:高考志愿填报不光是在考孩子,更是在考验家长。
“对家长来说,填志愿这件事工作量实在太大了,80个志愿都是第一志愿,那么多的学校和专业,每天都有需要关注的新信息,特别是有些省外的学校,排名和专业需要一一上网查,有的学校在不同城市都有校区,每个学科排名差异也很大。”杭州家长柴先生的孩子上个月高考,这让他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帮孩子做好第一批志愿填报。
柴先生自制的小程序。受访者提供
他决定自己上!
大学就读电子技术专业的柴先生发挥专业特长,开发了一款“模拟志愿填报小程序”。家长们只需要输入高考分数区间,然后选择院校的类别、排名、专业喜好、院校所在地,就能筛选出可供填报参考的院校和专业——甚至还包括招录的计划数和位次。
“做个小程序帮孩子选志愿这个事,从去年就开始了。”柴先生说,为了能有更多参考,他去年就开发了小程序的首个版本,但因为没摸透填报志愿的整个流程,做出的小程序比较初级,“有很多地方都不满意。”
柴先生也研究了AI高考志愿填报产品,“感觉功能大同小异,但因为害怕AI工具存在‘幻觉问题,可能编造看起来合理实则错误信息,最终还是没有使用AI软件。”
事实上,整个6月,柴先生都被紧张情绪笼罩,“生怕漏掉点什么重要信息,让孩子填了一所不理想的学校,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高考志愿是艰难的抉择,到底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考虑。”对志愿填报的考虑与谋划,推动柴先生继续优化“模拟志愿填报小程序”,“新版本的数据使用了权威发布的考生录取位次号,家长们根据‘冲 稳 保’的原则,可以初选出省内外相关院校的志愿表格,再根据个人喜好和意愿进行优选。”
在高考中,柴先生的孩子发挥不错,这也让填报的志愿有了更多可能。“我们家孩子是艺术生,可以填校考3个,艺术类可以填满30个,当时我用小程序筛选出一批潜在艺术类院校,工作量大大减少,最后全家一致决定优先选省外的211、985大学,再选杭州家门口的浙江工商大学或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省内知名大学求稳。”
“新的小程序开发出来后,除了在我家孩子填报志愿时派上了用场,还帮助到了其他家长,很多家长都在使用这款程序,对孩子的志愿填报重新评估。”柴先生没想到,自己义务开发的小程序深受家长们的欢迎,“主动来要的家长不少。”
为了方便其他家长使用,柴先生还特意开发了“高考艺术生填报志愿”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