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
实习生 蒋子欣 周沁
交钱培训几天,就能拿“国字头”证书,摇身变“高考志愿规划师”?《工人日报》调查,揭开了这行当的猫腻。
这些教培机构吹得神乎其神:“零门槛入行,日入过万”“市场缺几十万人”“证书是教育部中央电教馆颁发”。可真相是,所谓的“含金量证书”,官方根本不认。教育部相关部门早说了,没发过这类证。
家长急着给孩子规划未来,最容易被钻空子。花大价钱请的“规划师”,可能就培训了几天,连志愿填报的基本规则都没吃透,人云亦云背话术,用信息差贩卖焦虑。这哪是指路,简直是添乱。
求职者也别做梦。交了几千块学费,拿个没人认的证,想靠它赚钱?机构承诺的“介绍接单”,十有八九是空头支票。最后钱花了,工作没着落,竹篮打水一场空。
为啥乱象管不住?一来,机构眼里只有钱,抓住家长的焦虑和供给的漏洞使劲骗。二来,这行当属于新兴服务领域,没个明确规矩,谁都能发证,谁都敢称“专业”。
要治这病,得下猛药。监管部门该出手了,查那些虚假宣传的,罚那些乱发证的,让他们不敢再坑人。官方也得多放点靠谱信息,比如志愿填报指南、院校专业解读,帮家长和考生少走弯路。
家长们也得醒一醒,别信“天价规划”。志愿填报是大事,多查官方渠道,多和老师商量,比找个“速成规划师”靠谱多了,毕竟自己的娃还是自己最了解。
这行当要想活下去,就得把“速成”“骗钱”的毒瘤切掉。只有真专业、真负责,才能帮到考生,而不是一味收割。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