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费为何一路狂飙,究竟是谁在 “推波助澜”?
创始人
2025-07-08 13:52:50
0

在这个毕业季与开学季交织的特殊时段,高校学费问题如同一颗投入舆论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据不完全统计,2025 年超几十所大学学费上涨,涨幅在 500 - 20000 元 / 年不等 ,涵盖民办、公办,普通、重点等各类学校。

先看公办院校,云南省属公办高校今年调整后平均学费标准提高 500 元,平均调整幅度约 10.5%。其中文学类专业从 3400 元涨到 4200 元,涨幅达 23.5%;理工类专业从 4500 元涨到 5000 元,涨了 11.1% 。太原理工大学部分工科专业更为夸张,学费从 6000 元直接跳到 8970 元,涨幅快到 50%。

民办院校涨价同样毫不含糊。南京传媒学院普通类专业学费上调 1 万到 1.2 万元;艺术类专业从 21400 - 31900 元涨到 31900 - 35000 元,最大涨幅有 10500 元。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学费一次性就上调了 8000 元。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费涨幅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中外合办专业学费,从 2024 年的 5 万元一下子涨到 2025 年的 10.5 万元,涨幅高达 110%。河北大学等院校的中外合办专业,普遍也上调了 1 万到 1.5 万元。

研究生学费同样水涨船高。从 2019 年到 2022 年,有 38 所 “双一流” 高校涨过专硕学费。其中东华大学国际商务专业涨幅最夸张,从每学年 1 万不到直接涨到了 2022 年的 7.9 万元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业设计)硕士从 2025 级起,学费将从原先的每期 12 万元跃升至 16 万元 。

这些不断攀升的数字,就像一道道沉重的枷锁,让无数普通家庭为孩子的教育费用忧心忡忡,也让社会各界对大学学费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学学费坐上了 “火箭”,一路狂飙呢?

办学成本:节节攀升的开支

办学成本的持续攀升是推动大学学费上涨的一个关键因素,它涵盖了人力成本、教学资源投入以及学术研究等多个层面,每一个层面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的财务支出,进而推动学费不断上扬。

人力成本方面,高校教师薪酬近年来有了显著提升。在 2019 年,全国高校教师平均年薪约为 12 万元 ,到了 2023 年,这一数字已攀升至 18 万元左右,涨幅达 50%。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高校教授的年薪甚至能突破 30 万元。这背后,是高校对高素质人才的激烈争夺。为了吸引学术领域的顶尖人才,高校不得不开出高薪。像清华大学,为了引进一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教授,不仅提供了高达 200 万元的年薪,还配备了独立的科研团队和实验室。除了教师薪酬,后勤外包费用也在上涨。许多高校将食堂、安保、保洁等后勤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这虽然提高了后勤服务的专业性和效率,但也增加了成本。以某高校为例,2020 年后勤外包费用为每年 800 万元,到了 2025 年,这一费用已经涨到了 1200 万元,涨幅达 50%。外包公司运营成本上升、人力成本增加,以及市场竞争的变化,都使得高校在后勤外包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

教学资源升级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理工科领域,实验设备的精度和功能对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以化学专业为例,一台普通的高效液相色谱仪,2018 年的价格约为 30 万元,到了 2025 年,功能更强大、精度更高的新型号价格已经超过了 50 万元。数字化教学设施的投入同样巨大。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高校纷纷建设智慧教室、在线教学平台等。一所普通规模的高校,建设一套功能完善的在线教学平台,初期投入就可能超过 500 万元,每年的维护和升级费用也在 100 万元以上。这些投入虽然提升了教学的便利性和效果,但也无疑增加了办学成本。

学术研究成本的骤增同样不容忽视。国际期刊论文发表费的上升就是一个突出问题。在一些顶尖的 SCI 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版面费可能高达 3000 美元甚至更多。对于高校科研人员来说,为了提升学术影响力,不得不支付这笔费用。此外,科研项目的开展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从项目的前期调研、实验设计,到后期的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一个普通的省部级科研项目,经费可能在 50 万元左右,而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经费则可能高达上千万元。这些科研成本最终都会反映在办学成本中,推动学费上涨。

财政支持:逐渐缩水的后盾

政府财政支持是公立院校办学资金的重要支柱,然而近年来,这一支柱却在逐渐 “变细”。从全国范围来看,公立院校政府拨款占总收入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在 2000 年,这一比例平均约为 60% ,但到了 2023 年,已降至 40% 左右。

以加州大学系统为例,2025 - 2026 财年预算提案显示,州政府对其拨款将减少近 8%,约 3.966 亿美元。这直接导致加州大学系统面临严重的预算短缺风险,不得不通过大幅提高学费来缓解资金压力。2025 年秋季入学的加州州外和国际本科生每年将增加 3402 美元的附加学费,涨幅高达 9.9% ,总学费达到 52536 美元 。

在国内,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2020 年的财政拨款也出现了明显下降。北京大学财政拨款从 2019 年的 58.33 亿元降至 47.64 亿元,降幅达 18.33%;清华大学从 54.12 亿元减少到 45.99 亿元,降幅为 15% 。尽管这两所高校在科研和社会捐赠方面的经费相对充足,但财政拨款的减少仍然给它们带来了一定的资金压力。

政府财政拨款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政府财政支出需要兼顾多个领域,教育拨款不得不让位于医疗、社会保障等刚性支出。这种情况下,高校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科研和运营,只能依赖学费收入来填补资金缺口,从而推动了学费的上涨。

通货膨胀:难以忽视的推手

通货膨胀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着大学学费不断上涨。从 2015 年到 2025 年这十年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体呈上升趋势,累计涨幅达到了 20% 左右 。这一涨幅看似平常,却对大学办学的各个环节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看能源消耗方面,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高校的能源成本不断增加。以某高校为例,2015 年每月的电费支出约为 50 万元,到了 2025 年,这一数字已涨到了 80 万元,涨幅达 60%。校园内的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宿舍等场所,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能源成本的增加直接加重了高校的运营负担。

教材印刷成本也在水涨船高。纸张价格的上涨是导致教材印刷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2017 年以来,每吨纸张价格较以往上涨 2000 - 3000 元不等 ,遇上纸张原材料供应淡季,有些纸张价格涨幅更高。同时,印刷业对大气也有一定污染,由于与造纸业相同的问题,因此也经常被环保部门要求停产、减产,导致印刷周期大幅延长,印刷成本也不断攀升。以往印刷一本教材的成本可能是 20 元,现在则可能达到 30 元甚至更高。这不仅增加了高校教材采购的成本,也使得学生购买教材的费用相应增加。

餐饮服务成本同样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食堂作为高校师生日常就餐的主要场所,其运营成本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师生的生活。近年来,食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以猪肉为例,2019 年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高校食堂的肉类采购成本大幅增加。同时,随着用工制度规范和劳动权益保障标准日益提高,人工费用及社保支出逐年提高,我市用工人员最低月工资标准从 2003 年的 580 元提高到 2008 年的 850 元,人工工资占成本比例从 2003 年 12% 上升到 2007 年的 17% 。这些因素都导致食堂的运营成本不断增加,为了维持正常运营,高校不得不提高餐饮价格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成本,这也间接影响了高校的整体运营成本,推动了学费上涨。

政策导向:“质量定价” 的引导

除了上述因素,政策导向在大学学费上涨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部分地方通过 “质量定价” 机制,允许 “双一流” 学科等上浮学费,以此引导资源向优势专业集中。

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我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学费政策的通知》指出,将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学费由政府定价调整为政府指导价,实行上限管理 。“双一流” 高校可在学费上限标准基础上适当上浮,其中国家确定的 “世界一流大学” 建设高校,上浮不超过 20%;“世界一流学科” 建设高校,上浮不超过 15% 。这种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激励高校提升学科建设水平,集中资源发展优势学科。然而,这也直接导致了相关专业学费的上涨。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来说,即使考上了这些优势专业,也可能会因为学费的增加而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影响与对策:压力下的思考

(一)对学生和家庭的影响

大学学费的暴涨,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便是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学费的大幅上涨无疑是沉重的经济负担。许多家庭为了凑齐孩子的学费,不得不四处借钱,背负上沉重的债务。还有些家庭选择让孩子申请助学贷款,这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也意味着孩子在毕业后就要面临还款的压力。

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不少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勤工俭学。他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在校园内的图书馆、食堂打工,或者在校外做家教、发传单。然而,这些工作不仅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据调查,有超过 60% 的勤工俭学学生表示,因为工作的原因,他们无法像其他同学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学费的上涨还对学生的专业和学校选择产生了限制。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即使对某些高学费的热门专业感兴趣,也只能无奈放弃,转而选择学费相对较低但可能并非自己心仪的专业。在填报志愿时,他们不得不优先考虑学费因素,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学校和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

(二)对教育公平性的挑战

学费上涨也对教育公平性提出了严峻挑战。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费的增加使得家庭条件好和差的学生在获取教育资源上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家庭富裕的学生可以轻松承担高昂的学费,选择更好的学校和专业,而贫困家庭的学生则可能因为学费问题被挡在优质教育资源的门外。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入学阶段,还会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高学费专业往往配备了更优质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实践机会,这使得就读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更容易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而那些因学费限制选择了普通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则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长此以往,可能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得贫困家庭的学生难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社会阶层固化的现象也会愈发严重。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33集《利剑玫瑰》档期确定延后... 终于确定了!迪丽热巴、金世佳等主演的33集打拐刑侦剧《利剑玫瑰》,最终定在了7月28日上星央八黄金档...
基层动态丨玉树大队深入乡镇寄宿...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营造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近日,玉树市消防救援大队深入...
2026皖西学院专升本 2026年皖西学院专升本 一、根据教育部考试文件,学校通知如下。我校不进行辅导班。 二、报考事项安排...
华为联合发布《汽车智能驾驶技术... 2025年7月8日,汽车智能驾驶技术跃迁战略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研讨会以“汽...
ZXUN uMAC-某车联网终... 某车企反馈车载物联网终端4G下有时无法接收短信,导致车辆无法唤醒。查询短信中心记录,下发失败原因有时...
中国汽车圈人事大换岗:六大自主... 【CNMO科技消息】据新浪科技报道,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中国汽车行业掀起了一轮前所未有的人事调整风暴。...
保时捷销量稳步推进,在市场波动... 近期,保时捷销量数据引发广泛关注,深入剖析数据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市场波动下的短期调整,...
中国税务报:税收数据显示宁波新... ▲戳蓝色字关注宁波税务 税收数据显示宁波新能源汽车消费热度攀升 来源|中国税务报 甬派客户端 作者|...
曾称某公司靠流量只做一款车就卖... 7月9日消息,在昨晚的发布会上,余承东也是亲临现场并且进行了演讲。 余承东自嘲自己的营销水平差距大,...
保时捷全球销量数据公布,新能源... 2025 年上半年,保时捷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展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不同市场销量结构保持均衡,同时其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