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合格数据
(含留学生入试)
【2021年度(2020年9月)】
报名69人,合格20人,录取倍率约 3.5:1
【2022年度(2021年9月)】
报名84人,合格21人,录取倍率约 4:1
【2023年度(2022年9月)】
报名81人,合格19人,录取倍率约 4.3:1
【2024年度(2023年9月)】
报名137人,合格22人,录取倍率约 6.2:1
(竞争显著激化)
【2025年度(2024年9月)】
报名110人,合格20人,录取倍率约 5.5:1
从数据上看,2024年度报考人数激增,但合格人数仅微增,成为近五年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
虽然2025年度志愿人数略有回落,但整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准,说明该研究科持续受到关注。
又因为该研究科和大阪大学人间科学一样是出名的靠笔试筛人,所以笔试题目的掌握与否成为了通往合格的关键之路。
考试题型改革小史
庆应社会学研究科的笔试结构近年历经两次较大变动:
【~2019年】
名词解释+小论文论述(较为传统)
【2020年~2023年】
转向纯论述题+研究计划书调查方法题
【2024年~】
研究计划书题目正式转为调查方法相关题目(3选1),并将原先不同方向(社会学/传播学/文化人类学)分开出题的结构统一化(3选1)再出题,实际上选题变宽泛。
下面分别以理论题和调查法的第3题为例进行解读和例文回答(见下图)。
2025年度秋季试题
【问题1 第3题】
2025年度秋季试题
【问题2 第3题】
论述题目3关于现代社会的「传统」。
东京学术塾社会学课程可以从国民意识(ナショナリズム/nationalism)这一节内容举一反三,课程从原初主义和近代主义两方面介绍多位学者说明国民意识的来源,而所谓「传统」,例如传统文化和观念等,其实就是促进国民意识的发展。
这里面最著名的要数霍布斯鲍姆的「传统的发明(創られた伝統)」和萨义德的「东方主义(オリエンタリズム)」。当然除此以外,萨姆纳的民俗研究(folkways),人类学本身就有的雷德菲尔德的大传统和小传统也是符合的理论,只不过配合题目,一定要结合现代社会来进行说明。
调查法题目第1题和第2题都偏向定量研究(面板数据和态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第3题偏定性研究,但需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阐释,推荐利用格尔茨这位学者的概念。
复习定性研究关键词以及思想潮流发展,推荐阅读东京大学情报学环教授藤田结子和津田塾大学教授北村文主编的『現代エスノグラフィ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