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点要求
画面描绘,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意象来完成。
二、提问方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三、答题思路
1.找全描写的事物(主要找名词)。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动词为主,修饰语要找准)。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加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
4.展开联想想象丰富句子连缀成画面(尽量加上人物活动,用生动富有艺术感的语言写)。
注意:描述画面不是指翻译,不一定要按照诗句的顺序,同时可以对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合理推测想象,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要营造的意境,符合题目字数要求。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简要分析颔联中“征蓬”“归雁”两个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2.发挥联想和想象,最少用一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1.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写出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出了关塞,又好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漂泊不定,孤苦无依,凄凉而悲壮。 2.在无边无际的大漠上,一股狼烟直冲云霄;在如带的黄河上空,一轮又大又圆的太阳正孤悬于地平线之上,徐徐下落。
【解析】1.本题考查意向的作用。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落寞。
2.本题考查画面描绘。根据诗意,发挥联想和想象,最少用一种修辞手法描绘出诗句所展现的画面即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意: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示例:莽莽大漠,一片苍茫,遥远无际。极目远眺,平静的像是已经静止了的远方,那古旧的烽火台上的狼烟十分显眼醒目,如此浩瀚无边的边疆大漠上,这本是庄严肃穆的烽火,此时看来又是何等的孤寂寥落。黄河静静的流淌着,仿佛一带而过,长河尽头,便是那最令人心醉却也最令人心碎的落日。至塞上,方知天地宽广,至塞上,方知生命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