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沈阳的一场教育风波,至今想起来仍让人唏嘘。
一对家长为了孩子中考,请老师补课,转头却把老师告到教育局,还趁机敲了笔 "封口费"。
本以为是 "精明" 的操作,最后却让全家人都栽了跟头。
这场闹剧里,没有赢家,只有被毁掉的信任和受伤的孩子。
01
一边求着补课,一边藏着录音笔
那年沈阳中考竞争特别激烈,一对双胞胎女孩的物理成绩拖了后腿,家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托了不少关系,才找到一位口碑极好的在职物理老师。
第一次见面时,家长态度特别诚恳,说孩子就差这临门一脚,求老师务必帮忙。
老师本来挺犹豫,毕竟 "双减" 政策刚出台,在职教师补课是红线,一旦被发现,工作都可能保不住。
但架不住家长反复保证 "绝对保密",看着两个孩子期待的眼神,老师最终还是心软了。
双方说好补 15 天,费用 6000 块。
谁也没想到,家长从一开始就没安好心。
他们偷偷给孩子塞了录音笔,让上课全程录下来,自己则仔细保存着所有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
这些后来都成了他们手里的 "武器"。
现在回头看,这种行为真让人后背发凉。
一边装着掏心掏肺求帮忙,一边悄悄布下陷阱,把教书育人的信任当成了算计的筹码。
教育本该是件纯粹的事,却被这种功利心搅得乌烟瘴气。
02
孩子刚考上高中,家长就翻脸要钱
15 天补课结束,双胞胎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老师松了口气,以为这事就圆满结束了,可家长的态度突然变了。
先是找借口说家里经济困难,想少给 1000 块补课费,老师觉得自己冒着风险上课,收费也合理,就没同意。
这下家长直接摊牌了,拿出录音和转账记录,威胁说不给 2000 块封口费,就去教育局举报。
老师这才明白自己掉进了圈套,为了保住工作,只能先给了 2000 块。
但家长拿到钱后,转头就带着所有证据去了教育局。
结果可想而知,老师不仅退了 6000 块补课费,还被学校处分,在教育圈彻底没了立足之地,最后只能转行。
而那对家长,不仅一分钱没花让孩子补了课,还多赚了 2000 块,简直把 "忘恩负义" 演到了极致。
他们以为这是 "胜利",却没意识到,这种把恩人当猎物的操作,早已在孩子心里埋下了歪掉的种子。
03
最惨的是孩子,被同学孤立,被老师疏远
家长正为自己的 "精明" 得意时,报应悄悄落在了孩子身上。
双胞胎进了高中后,家长举报老师的事很快传开了。
同学们觉得这家人太不地道,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她们。
课间没人愿意跟她们聊天,体育课分组永远落单,甚至有人背后叫她们 "举报家的孩子"。
老师们也怕了,虽然没明着说什么,但都刻意保持距离。
上课尽量不提问,批改作业只给个分数,课后问问题也只是敷衍几句。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被举报的对象。
更麻烦的是学习。这对双胞胎本来物理基础就弱,高中课程更难,成绩一路下滑。
家长想再找老师补课,可整个教育圈都知道了他们家的事,没人敢接这个活儿。
有老师直言:"给多少钱都不敢教,谁知道会不会被反咬一口?"
教育专家说得对,这种信任危机可能会跟着孩子一辈子。
升学、竞赛、推荐名额,老师和学校但凡需要做决定,都会下意识避开她们。
家长当初为了几千块钱耍的小聪明,最后变成了捆住孩子的枷锁。
这场风波里,老师违规补课确实不对,但家长的所作所为,无疑击穿了教育里最基本的信任底线。
就像网友说的:"成绩差了能补,人品歪了怎么补?"
教育从来不是一场算计游戏。家长总想着为孩子铺路,却忘了最该铺的是 "做人" 的路。
当你教孩子把恩人当垫脚石,当你把举报变成谋利的工具,最后毁掉的,只能是孩子脚下的路。
希望这样的闹剧不再上演。毕竟,教育的温度,永远藏在信任里,而不是算计中。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