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冷门专业无人报,警察学院海关学院挤爆天!今年的高考提前批录取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北大都搞征集志愿了,家长们不再迷信名校更重专业,在就业环境承压的情况下用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
一、顶尖高校冷门专业遇冷现象
北大清华冷门专业无人报考
北京大学:
在陕西提前批历史类中,朝鲜语专业因无人投档进入征集志愿;内蒙古提前批历史类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同样无人投档。
原因:小语种、基础学科等专业因就业前景不明朗,被高分考生放弃。
清华大学:
在内蒙古历史类提前批中,法学专业投档线仅637分(远低于常规批次),因法学领域更认可传统“五院四系”。
其他985高校冷门专业分数线暴跌
湖南大学:江苏物理类提前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仅607分(位次28,841),较往年大幅下滑。
重庆大学:江苏历史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仅603分(位次5,101),因艺术类就业难受冷落。
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等:哲学、旅游管理等专业在内蒙古投档线均低于600分。
二、“官校”及包分配专业分数线飙升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江苏物理类投档线达657分,连续三年超越南京大学(640分);
广东物理类最高投档线666分(位次1,327),逼近顶尖985。
上海海关学院
江苏物理类最高投档线657分,与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持平。
军校与公费师范生持续火热
国防科技大学:江苏物理类最高671分逼近清北,6个专业组均超640分(需全省前8,000名)。
公费师范生/医学生:江苏录取线保持高位,如华中师范大学599分。
三、现象背后的核心原因
就业焦虑驱动专业选择
考生优先选择包分配、体制内就业保障的专业(如官校、军校、公费师范)。
冷门专业(哲学、小语种、影视类)因就业难被高分考生主动规避。
高校招生策略失当
985高校将大量冷门专业打包至提前批,试图“美化”普通批分数线,但考生已识破该策略。
信息透明度提升
江西3名学霸拒报清北冷门专业选择热门方向,反映考生对专业前景的理性评估。
社会价值取向变化
“稳定编制>名校光环”成为新趋势,外交学院小语种补录、海关学院分数线反超985即是例证。
四、典型案例印证趋势
江西学霸事件:3名理科尖子生放弃清北冷门专业,老师气急败坏发长文,引发社会对“名校迷信”的反思。
北大朝鲜语补录:传统观念中“北大=就业保障”被打破,专业优先级超越学校品牌。
五、未来趋势预测
2025年河南等新高考省份提前批采用“专业+院校”模式后,冷门专业遇冷现象进一步加剧。考生对专业的精细化评估将成主流,高校需调整招生策略以适应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