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自2018年成立“多语学校联盟”以来,一直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引领,积极响应全球化时代对多语种人才的培养需求,通过全面、系统、创新的多语种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为进一步发挥多语学校联盟的作用,2025年7月4日海淀区多语种教育座谈会在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顺利召开。海淀区教科院副院长燕海霞、海淀区教委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科长吕娜、海淀区教科院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柳、海淀区多语联盟部分成员校的主管领导及多语种教育相关的教师参会。
座谈会上,杨柳首先介绍了海淀区多语学校联盟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下一步重点工作规划。她介绍,面向未来,联盟需要在新的起点上系统规划再出发:
要整合优化多语种教育资源供给;
要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高质量培育多语种人才;
要建立联盟联动机制,推动学校多语种教育特色发展;
要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要加强宣传与辐射,提升多语种教育的影响力。
在交流讨论环节,各学校围绕联盟的工作规划进行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各校均表示愿意共享学校的多语种教育教学资源,贡献学校智慧。也希望以联盟为纽带,校际之间互通有无、携手同行,共同探索多语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海淀区多语种教育注入新动能。
更多
燕海霞指出,海淀区的多语种教育必须站在时代和国家战略的高度思考未来的发展。未来社会需要多样人才,多语种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元支持,希望各校能够继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坚定不移地推动海淀区多语种教育特色发展。
吕娜强调,各校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联盟的战略意义,牢牢把握多语种教育的生命线,探索务实创新的协同机制。希望联盟能深入挖掘、系统提炼海淀区在多语种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案例和特色经验,推动优质教育教学成果的转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淀经验”。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进一步凝聚了共识,为提升海淀区多语种教育工作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海淀区多语学校联盟将不断完善机制建设,强化引领和辐射作用,开展多语种教育,切实推动区域多语种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