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省重点高中教了二十几年物理的老师,我见过太多学生栽在“背与不背”的误区上。给准高一新生的掏心窝子建议就一句:物理不能死记硬背,但你也别啥都不背啊! 走极端,肯定吃亏!
为什么不能死记硬背?
物理是“活”的! 它不是历史事件的堆砌,也不是外语单词的累积。物理的核心是理解概念、掌握规律、运用逻辑推理。你死记硬背一堆公式,遇到稍微变形的题目,或者需要多个规律综合应用时,立刻就懵了——因为你没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图景和逻辑链条。就像给你一堆零件(公式),却不告诉你组装原理(物理思想),你永远造不出合格的机器(解对题)。
背得越多,负担越重! 高中物理公式看似不少,但很多是相通的、有推导关系的。死记硬背每一个变形公式,效率极低,还容易混淆。考试一紧张,更是容易张冠李戴。
但为什么“啥都不背”更不行?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物理大厦建立在核心概念、基本定律和关键公式的基石之上。这些东西,就像你学语文要认字、学数学要识数一样,是必须精准记忆和理解的!比如:
牛顿三定律(特别是第二定律 F=ma 的矢量性和瞬时性)的核心表述和适用条件。
功能关系(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文字表述和基本形式。
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和表达式。
电场强度、电势、电容的基本定义式。
欧姆定律、焦耳定律。
洛伦兹力方向判断(左手定则)。
没有“砖瓦”,如何盖楼? 这些基础概念、定律、公式,是你进行物理思维、逻辑推理的起点和工具。如果连最基本的“砖瓦”都没有,或者记错了、记混了,你的“思维大厦”从根基上就是歪的、塌的,怎么可能解题?理解是灵魂,记忆是骨架。缺了骨架,灵魂无处安放!
效率的保障! 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把核心公式、常用结论(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平抛运动规律、天体运动中的常用关系式等)记熟,能极大地提高你解题的速度和流畅度。考试时,你需要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思考物理过程上,而不是在回忆最基础的公式上卡壳。
那到底该怎么“背”?—— 理解性记忆是关键!
先理解,再记忆: 学一个新概念或公式时,务必搞懂:它怎么来的?(推导过程体现了什么物理思想?)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描述了什么?)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能用?什么情况下不能用?)把公式和它对应的物理图像、物理过程联系起来。
在运用中记忆: 理解了之后,通过做典型例题来反复应用它。做题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记忆过程。每一次成功运用,都是对记忆的一次强化。
记忆核心和主干: 优先、精准地记忆那些最基础、最核心、无法快速推导或必须记住才能高效解题的内容(如上文列举的)。对于那些可以由核心公式推导出来的次级结论,重在理解推导过程,用的时候能快速推出来就行,不必死记硬背所有变形。
编织知识网络: 学习一段时间后,尝试把相关的概念、规律联系起来,画思维导图。看看哪些定律是相通的?哪些公式有相似的结构?这样记忆是系统性的,不容易遗忘。
总结一下:
拒绝死记硬背: 不思考、不理解,只当“复读机”,肯定学不好物理。
严禁啥都不背: 对核心概念、基本定律、关键公式的精准记忆,是学好物理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保障!
拥抱理解性记忆: 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精准记忆核心内容,并通过实践运用来巩固记忆。让记忆服务于理解,让理解扎根于记忆。
这个暑假,预习时就要带着这个意识:遇到核心概念和定律,既要钻进去理解透,也要精准地记住它! 还不知道具体怎么做的,可以看看我20多年亲身教学经验,总结的《高中物理万字方法》,帮助孩子提高物理成绩。需要的家长留言“物理殷大神”,我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