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节启迪大智慧
小道理提升大格局
一起走进首都一线教师身边
聆听三尺讲台外的深情
见证那些不期而遇的绽放
“心爱”的力量
北京市通州区官园小学 徐颖
教育是心灵的撞击,是教师的爱与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如何播洒自己的爱,是关系到教育成败的重要环节。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爱可以是话语,但更多是无声的行动。
班级里总有一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外界的评价太低,导致他们存在怯懦、自卑等性格缺陷。这些缺陷,使他们无法安心学习。当他们也给自己贴上“差生”的标签后,若班主任不能及时寻找到对策努力消除,“破窗效应”便会很快产生,从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的风貌。
小A是我所教班级里自称“差生”的一名学生,在对他的“培养”中,我发现巧妙利用“疏泄一共情—明理一导行”的沟通方式,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01
耐心倾听,用心疏泄,走进心灵
小A最近总喜欢将小刀片、小钉子、小针等利器带到学校,任凭我怎么禁止,他的书包总是源源不断地藏着各式各样的利器。有一次,他又在玩耍中划伤了同学小N,小N疼得大叫不止,小A不仅不道歉,还大喊他不是故意的。
这条伤痕像条细长的红蚯蚓,快有5厘米长了,“一定很疼吧!”我一边说一边用棉签轻轻地帮小N擦药。小N的态度开始变得柔和,并把刚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道来。
在他讲述的过程中,我没有打断他,而是以“嗯”“哦”回应,站在他的立场表示我对他的理解。听毕,我肯定了他虽然受伤了但也忍住疼痛,不还手打小A,是一个宽容的孩子!紧接着,我转身抚摸着小A的头,说:“小A,你一定也喜欢宽容的同学吧?”
经过一番倾听接纳、擦药安抚,小N的情绪很快平复下来,在一旁的小A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小N真诚道歉,并承诺以后再也不带利器到学校。
02
善于发现,用爱共情,守护心灵
小A的父亲在他3岁时就因病去世,他的母亲很快改嫁,和继父忙着开餐饮店。小A极少写作业,沉醉在摆弄各种利器之中。这些利器,究竟藏着什么魔力呢?我决定家访。
我走进小A住的餐饮店,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敲响了小A的房门。
门开了,小A看到我满脸惊愕,我同样也满脸惊愕。小A惊诧于我的到来,我惊诧他房间里满地都是稀奇古怪的小零件。
他看到来不及掩饰,拿起其中一个说:“老师,您看这是一个电池,上下分别是正负极。我用铁丝把这个正负极连起来,上面再装个小风扇,一按开关,风扇就会转动起来。”
小A告诉我,他在学校也会趁着下课时躲在无人的角落里,跟小伙伴一起玩这些零件。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小A的利器屡禁不止,同时,也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一个语数英三门成绩都为C的学生,却懂得很多物理知识。
看着满地的小零件和忐忑的小A,我没有批评他,反而充分肯定了这些小制作给他带来的成就感,是心灵手巧、充满智慧的体现,是值得学习的创新精神,并告诉他,如果对这些作品再进行精美的包装,完全可以到学校科技节参评或义卖。
在小A眼睛发亮的那一刻,我话锋一转:“可是,做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有没有办法能让老师、家长还有同学们都给你点赞支持呢?”
沉默一阵后,他开始说:“我要写完作业才做。”“非常好!我把你说的办法都写下来,这样我们都不会忘记。”我认真地记录了起来。“这些不能带去学校做了,昨天已经不小心划伤了同学。我需要坐在最前排的位置,因为我总是看不清黑板,也听不清老师讲课。坐到前面去,我可以抄好作业回家做了。”
这真是一次愉快的沟通,我想,这次家访的目的达到了。
03
明理导行,家校协作,护航成长
要使学生从“差生”的角色中释放出来,一次走心的谈话远远不够。教师一定要争取其父母的支持,创设机会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力。同时,让学生看到原来自己也可以这么优秀,从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增强自信心。
我拿着小A写下的改进办法与他的家长进行沟通,并与小A和他的父母共同在这份“改进书”上签字,并将它贴在小A书桌上方的墙壁上,他再誊写一份交给我保存。
从此,我的微信上,多了一个好友小A,也多了一份美好感受——他的科技作品的欣赏。
在一次义卖活动中,他的作品得到大卖,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追捧,他也成为班级里的“科技达人”。
成功的喜悦点燃了他学习的热情,原来头疼的利器问题,最后变成促使他奋发向上的动力。
他严格按照“改进书”里的条目执行,而我要做的就是及时表扬赞赏,并提出更高要求。
期末,小A成功摘除了“差生”的标签,捧回了一张“进步”的奖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爱是教育事业的源头活水,唯有真诚的爱才能让平凡的岗位焕发出光彩。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着一双双充满个性、闪闪发光、渴望知识的眼睛,我感受到了自己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我要坚持做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主体,激活教育新质生产力,让教育向“新”而行,以“质”行远,为党育人守初心,为国育才担使命。用情怀坚守初心,用行动赋予使命。
教
师
介
绍
徐颖
北京市通州区官园小学四(1)班班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参与市级科研课题1项,近年来多次承担区级、校级公开课,获得好评。
《守护心灵 护航成长》在通州区“心理健康辅导服务”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论文类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得市区级奖项。
教育格言是“每位孩子都是个性不一的天使”,用爱倾听,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