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高考倒计时333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写家
刘建超
老街把手艺活做得精湛的人称之为“家”。在老街,你字写得好,写家;你戏唱得好,唱家;你武艺练得好,练家……能被冠之为“家”就是最高的赞誉,说明你手艺活做得好,为人处世德行还高。高德位就是老街的写家。
高德位自幼酷好书法,三岁跟着爷爷练习书写,八岁便“正草隶篆”四体皆能,年方二十就已在老街成名。
时年,老街人众筹资金,重修千年古寺清凉寺。耗时两年,清凉寺修葺一新。寺庙征集“清凉寺”题字,便在寺门口处,立下巨型空白石碑,备足笔墨。但凡写家皆可来题字,只要题写的寺名,满月无人擦去重写,即可入选。
每日,文人墨客乡绅贤达都会聚于寺庙碑前,对碑上的题字评头论足。碑上写家所题之字,大都过不了两天就被替换。
有人请出“李半街”。“李半街”在老街可是大名鼎鼎,老街有半条街的商铺牌匾,都出自他的手。
“李半街”提笔写下“清凉寺”后,便无人再来抹碑题字,转眼半月过去。
五月十五,高德位陪母亲来寺庙烧香拜佛。高德位看到石碑前围了许多人,问清缘由,也凑近看宇。他边看边自语,字是磅礴,少些隽永。
毛头小子竟然敢对“李半街”的字评头论足,有人揶榆地说:“别光说不练啊,有本事你也来两笔。”
高德位年轻气盛挽起袖子说:“也不是不可啊。”
他拿起抹布,在众人的惊呼声中,擦净石碑,提起毛笔,饱蘸墨汁,略微思索,笔走龙蛇,写下“清凉寺”三个字,扶着母亲离去。
有人把高德位“胡闹”清凉寺的事传给“李半街”。他也很是诧异,来到寺庙石碑前,端详着石碑上的字,足足有半个时辰,留下四个字:后生可畏。
高德位题写的“清凉寺”被寺庙制成金匾,悬挂在山门殿上。
老街人把写家戏分成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的写家,书法是没有人要也给写,刚琢磨出些门道,迫不及待要显摆,见到熟人就主动给人家写字,先混个脸熟也很重要啊;中级阶段的写家,书法是有人要了才给,好歹混得小有名声,写了不能白写,可以有润格贴补家用;高级阶段的写家,书法是要了也不给写,书法作品金贵了,不会轻易出手,也颇为爱惜名声。
高德位的书法在老街是哪个阶段还真不好定性。
他家境并不富裕,幼年练习书法,笔墨纸砚是供给不及的,只能蘸着水在石板上写字。上了中学,他将木炭磨碎,过细箩,兑水调制成墨汁。他去搜集包装纸、旧报纸等装订成练习册。即便如今他在老街已经成名,依然拮据节俭。
老街人厚道,不会当面送他文房之物。他早上打开大门,门墩上经常有街坊四邻送来的笔墨砚台,从不留姓名。
高德位出名后,每年过春节,他都要在大门外,支起个书桌,义务为老街人写对联,从不间断。老街不少的写家就是靠过节写对联,赚俩钱贴补家用。
高德位的行为,自然遭到不少写家议论:你高德位也是老街名家,支摊儿写对联与你身份不符,还不收费,这不是惹同行吗?高德位笑笑说:“老街人待我厚道,逢年过节给街坊写个对联,添点福气,增加点喜气。我也就写写字这点能耐,计较啥啊?”你说高德位不计较?他还真是计较。
毕伍是洛城一位要员的儿子。他有几位富家子弟的朋友,听说高德位是老街出名的写家,便携礼来到老街,上门求字。毕伍见到高家破落,高德位衣衫褴褛,面色饥黄,他的言行便骄横轻慢。
高德位也不言语,将毕伍所送礼品掷之门外,转身进里屋,不再搭理。
毕伍没求到字,灰溜溜返回洛城,向他父亲告状。他父亲说,早就听说高德位为人耿直,他给乡邻所书,历来分文不取,必是你造次骄横。毕伍低头不再言语。
高德位六十七岁病逝。那年,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到年三十,还是摆出桌子,拿出笔墨为街坊四邻写对联,他从白天写到黄昏。
风冷天寒,排在后面等待写春联的乡邻,看他身体虚弱,不忍打扰,便散了回家,他们把空白对联贴在大门上。
老街把空白对联叫贴“甜对子”,这个“甜”不是蜜糖的意思,而是清淡无味之意。写了字的对联叫“咸对子”,意思是有了滋味。
暮色四合,天空飘下片片雪花。高德位喝了点热汤,就让儿子搀扶着,打着油布伞挨家挨户去寻找贴了“甜对子”的人家。他一手掌灯,一手挥毫,认真地把一家一家的“甜对子”写成“咸对子”。
大年初一,看到自家大门对子由“甜”变“咸”的乡邻,心有感激,相约来到高家府上,给高德位拜年。
高德位已在睡梦中仙逝。老街大雪皑皑。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段画线句有点题作用,既肯定了高德位的技艺和人品,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张本。
B. “李半街”在高德位题字的石碑前端详了半个时辰,并称赞其“后生可畏”,体现了长者的谦逊。
C. 小说插叙高德位成名前的生活经历,意在解释其书法在老街三个阶段不好定性。
D. 高德位在毕伍求字时的“计较”,与上文的“不计较”形成反差,突出其自尊自重的高尚人格。
7. 关于高德位逢年过节义务为乡邻写对联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高德位破坏行业规则,引起同行不满,但他不以为意,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回馈乡邻。
B. 以倒叙手法设置悬念,先写“高德位六十七岁病逝”,意在引出他带病为乡邻写“咸对子”的情节。
C. 老街百姓把没有写字的空白对联叫作“甜对子”,暗含了他们对甜蜜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D. “搀扶”“打着油布伞”“一手掌灯,一手挥毫”等动作描写,细腻感人,进一步升华人物形象。
8. 文章最后一段颇有韵味,请简要赏析。
9. 小小说往往注重表现“特定环境里生存的市井人物风情”。请简要分析文中“老街”这一特定环境的特点。
答案及解析
6. B 7. C
8. ①“仙逝”一词交代人物结局,含有对高德位的敬重与尊崇,与上文春节的喜庆氛围形成落差。②“大雪皑皑”既描写了环境,又暗示高德位如“雪”一般美好崇高的美德,增添小说的含蓄美。
9. ①老街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把各行各业手艺精湛、德行高尚的人称为“家”。②老街民风淳朴,乡邻悄悄给高德位送文房之物,做好事从不留名。③老街人彼此关爱、知恩图报。乡邻不忍打扰身体虚弱的高德位,贴空白对联;高德位在遭受质疑、身体虚弱的情况下,坚持义务为乡邻写对联,反哺乡邻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谦逊”错。“李半街”称赞“后生可畏”,体现他对高德位书法的认可、肯定。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以及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C.“暗含了他们对甜蜜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错。“这个‘甜’不是蜜糖的意思,而是清淡无味之意”,可见“甜对子”与人们对甜蜜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无关。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①第一句“高德位已在睡梦中仙逝”“仙逝”交代人物结局,与上文“大年初一,看到自家大门对子由‘甜’变‘咸’的乡邻,心有感激,相约来到高家府上,给高德位拜年”写过年的喜庆氛围形成反差,凸显人们对高德位的敬重与尊崇。
②第二句“老街大雪皑皑”是一句景物描写,为高德位的仙逝营造了洁净的环境,皑皑白雪也具有象征意味,引发读者的联想,暗示高德位如“雪”般美好崇高的美德,小说情节在景物描写中结束,增添一种含蓄蕴藉的美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①结合“老街把手艺活做得精湛的人称之为‘家’”“手艺活做得好,为人处世德行还高”可知,老街把各行各业手艺精湛、德行高尚的人称为“家”,“写家”“唱家”“练家”……“家”带有一种赞誉之美,这种称谓弘扬了一种传统文化,使小说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②结合“老街人厚道,不会当面送他文房之物。他早上打开大门,门墩上经常有街坊四邻送来的笔墨砚台,从不留姓名”可知,老街民风淳朴,高德位家境并不富裕,乡邻悄悄给高德位送文房之物,做好事从不留名,还能充分尊重对方。
③老街人彼此关爱、知恩图报。“风冷天寒,排在后面等待写春联的乡邻,看他身体虚弱,不忍打扰,便散了回家,他们把空白对联贴在大门上”乡邻不忍打扰身体虚弱的高德位,贴空白对联;“高德位出名后,每年过春节,他都要在大门外,支起个书桌,义务为老街人写对联,从不间断”,高德位出名后知恩图报,义务为老街人写对联,遭受质疑也从不间断;“高德位喝了点热汤,就让儿子搀扶着,打着油布伞,挨家挨户去寻找贴了‘甜对子’的人家。他一手掌灯,一手挥毫,认真地把一家一家的‘甜对子’写成‘咸对子’”高德位在身体虚弱情况下,冒雪深夜坚持义务为乡邻写对联,反哺乡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