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浪潮中,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陈赤华电子产品制造工艺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探索,推出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教学方案与技能传授模式,为培养高素质电子技术人才开辟新路径。
“双元驱动+微认证”营造实践化教学新生态
工作室打破传统教学边界,创新推出“双元驱动+微认证”教学模式。“双元”即校企双主体深度融合,企业工程师与工作室教师共同制定教学标准,将红板、满坤等企业的最新电子产品制造工艺标准、行业前沿技术融入课程。同时,引入微认证体系,学生每完成一个教学模块,如电路设计、嵌入式开发等模块,不需要选拔即可直接参加1+X等相关证书的考试。该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清晰看到自身技能成长路径。学生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赛项中,工作室指导的学生团队凭借扎实的技能,一举斩获铜奖,充分验证了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分层递进,构建定制化课程新体系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工作室精心设计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注重夯实电子元器件识别、电路原理分析等基础知识;进阶课程则聚焦SMT工艺技术、智能电子产品开发等高阶内容。通过这种定制化的课程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显著提升,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在2024年度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工作室教师团队荣获一等奖。
师徒传承,推广实战化技能新模式
工作室发挥技能大师引领作用,采用“师徒制”实战化培养模式。学生在大师及团队教师的一对一指导下,参与产业真实项目研发与生产。从产品的原型设计到小批量试产,学生全程深度参与,在实践中快速积累经验,掌握行业前沿技术。该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能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实现与行业的无缝对接。
陈赤华电子产品制造工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教学方案与技能传授上的创新实践,为职业院校电子类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优秀范例,未来也将持续为电子产品制造行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