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山东大学举办2025年卓越工程师培养高端论坛暨校企导师交流会。
会议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韩勃主持。
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吴臻在致辞中表示,强化校企协同培养卓越工程师,是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产教融合育人的具体行动,要面向国家急需,锚定“卡脖子”技术难题背后的核心人才缺口,动态调整培养模式。进一步建全校企协同长效机制,支持“揭榜挂帅”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畅通校企导师双向挂职渠道。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汇聚政、产、学、研多方聚合力,构建与现代经济、科技和产业相适应的全周期育人模式,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中国中铁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周翔代表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企业理事长单位致辞,他回顾了中国中铁与山东大学在科技研发、项目攻关、人才培养、平台共建等方面的良好合作基础,特别是在均昌隧道、成兰铁路杨家坪隧道等工程建设工作中的密切合作。他表示,校企双方要加强协同育人,企业为学生匹配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攻关课题,校企导师深度参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育人共同体建设,促进产教优质资源高效融通。
随后举行山东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分院揭牌、工程师技术中心授牌、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领域召集人聘任、校企导师聘任仪式。国卓院设立威海、青岛、苏州、深圳4家分院,组建安全与智能建造、元宇宙、表面防护、交叉创新、智能制造、半导体材料、工业母机等7家工程师技术中心,建立领域召集人制度,多措并举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在主题报告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理工学院院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空天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曹庆华作了题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北航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中国兵器人才研究院、兵器研究生院副院长马小花作了题为“同题共答,培养新时代研究生”的报告,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史全岐作了题为“服务国家战略急需,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建设山大特色卓越工程师培养新高地”的报告。
大会还举办了4场校企导师交流会。与会人员围绕项目制育人、工学交替实践、校企导师联合指导、实践成果多元评价等问题开展了交流研讨,并就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来自17家企业、科研机构,9家省内外高校和山东大学20所学院的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工作负责人、导师、相关工作人员;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分管负责人;山东大学有关单位负责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研究生代表等26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赵瑞雪|刘怡然)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