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吴浩强老师的分享课件整理提炼
导语:当我们感叹学生越来越懒,越来越难带时,也会有一些班主任带班带得轻轻松松,学生在学习上觉得偷懒,班风正,学分佳,那是因为学生真的是“我要学”,而不是我们要学生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这种“我要学”的这种内驱力的呢?下面,来听听吴浩强老师是怎么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的。
一.认识内驱力
可以把内驱力想象成汽车的“发动机”,汽车前进的动力来自内部的发动机,而不是依靠外界的推拉。依靠外界的推拉,汽车将举步维艰。同样的,在学习这条路上,如果靠教师不断地鞭策,学生可能会厌烦,甚至厌学,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将学生内心的“发动机”——内驱力激发出来,从而为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根据心理学上的自我认知理论,影响内驱力形成主要的因素有以下3种。
自主感:我自己愿意做这件事。
胜任感:我能做到这件事。
联结感:有一个满足基本需求,被鼓励被反馈的环境。
二.带领学生剖析内驱力
通过填写兴趣探索表,兴趣探索表是帮助我们发现自身兴趣爱好的有效工具,它能引导我们深入思考,挖掘那些真正让自己投入其中的事情。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回忆,列出3件曾让你完全忘记时间的事情当我们列出这些事情后,进一步分析背后的动机。是对知识的渴望,还是对创造的满足感?将内心深处的热爱寻找出来,帮助我们找到内驱力的源头,继而想办法激发自己的内驱力。
三.通过合理设定目标和激励机制激发内驱力
学习内驱力的激发,首先需要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作为抓手,如何设定合理的目标,可以通过SMART原则来设定,设定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具体(Specific):要求目标清晰明确;
可衡量(Measurable):意味着能判断是否达成;
可实现(Achievable):表示目标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关性(Relevant):强调目标与自身需求相关;
时限性(Time-bound):则为目标设定了时间期限。
例如说,以“提高数学成绩”为例,可以设定为:每天解决1道难题,或者本周的周测提升5分,这样就具体化了,明确了行动和成果要求。
目标合理设定之后,还要建立起正向的激励机制,建议学生都能每日复盘,当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就有一定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奖赏,这是一种暗示,将会使得学生越来越好。
内驱力并非与生俱来的天赋,它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做出的主动选择。每个人都拥有选择的权利,决定是否要唤醒内心深处的动力。而内驱力的唤醒,往往都是因为找到自己所热爱之事所带来的一种唤醒,所以,我们要帮学生找到他们的热爱之事,因为热爱,就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这份热爱所产生的内驱力,能引领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