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山文?
这是每颗向往成长的心灵,对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好奇叩问。
在这里,有“1234567”人才培养模式的匠心育人,有校企携手铺就的就业坦途,有热血浇灌的担当故事,有产教融合迸发的创新活力,更有老中青教师接力传承的教育热忱。
“何以山文”专栏,将带你走进山文的日常与深处。从课堂到职场,从校园到社会,我们用真实的故事、鲜活的细节,拆解这所学校的育人密码,见证每一份成长的力量。
关注我们,一起读懂山文——这里不止有知识的传授,更有梦想的扎根与绽放。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让每个追梦的学子都能手握技能的船桨,在人生的海洋中破浪前行。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始终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用一个个鲜活的就业故事证明: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梦想启航的港湾,让“高质量就业”成为学子们最坚实的底气。
从校园到边疆,用初心守护家国
智能制造学院2022级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周振,用奋斗书写了职教生的“逆袭”篇章。从小怀揣“当警察,为人民服务”梦想的他,在山文三年里严于律己,不仅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更在辅导员的悉心指导下冲刺公务员考试,最终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入职新疆某地管理支队。他带着“新能源技术或许能帮警车快速维修,提升出警效率”的专业自信奔赴边疆,让职业教育的光芒照亮祖国大地。
从课堂到车间,以技术扎根行业
同为智能制造学院2022级新能源汽车四班的翟玉龙,是“优秀学生干部”的获得者。他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毕业后顺利入职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技术员,在汽车技术领域贡献力量。他用亲身经历证明,职业教育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以技能为钥匙,打开行业大门,让“技能报国”的理想在岗位上落地生根。
从实训到讲台,用爱心传递温暖
医养健康学院2022级婴幼儿1班的吴雨婷,在教育领域绽放光彩。她在济南市市中区优思托管服务中心实习期间,凭借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对孩子们的耐心关爱,让课堂充满活力,更收获了家长们赠送的锦旗“思育英才,育英满园”。在校时,她是“五四好青年”“优秀志愿者”,走出校园后,她用专业技能和教育情怀诠释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是技能,更是有温度的从业者。
从校园融媒体到创业舞台,凭创意开拓未来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2022级艺术设计3班的李雨潼,在校期间担任优秀学生干部,还积极参与学校融媒体中心工作。这份实践经历成为她的宝贵财富,毕业后成功进入一家拥有七百万粉丝的电商公司从事运营工作,仅半年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如今在城阳创办了自己的电商公司,用创意和努力在创业路上勇往直前。
从学业到实践,靠全能绽放光芒
轨道交通学院2022级城轨专业2班的连诗雨,是全面发展的典范,现就职于青岛客运段。她专业成绩优异,斩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多项荣誉,还在科创竞赛中屡获佳绩。作为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和团支部书记,她组织参与多项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多次获评青岛市千名优秀大学生等称号,用实力证明职业教育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
从赛场到职场,以专业诠释担当
传媒学院2022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刘雅林,是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传媒人才的亮眼代表。她专业功底扎实,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专业能力突出,在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获职业院校学生组优秀奖,多次担纲校级大型活动主持并获“优秀主持人奖”。她还将技能与社会价值结合,在第九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佳绩,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获评“优秀个人”,用采编技能记录基层故事,彰显传媒人的担当。
在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高质量就业的背后,是“1234567”人才培养模式的坚实支撑,是校企合作搭建的广阔平台,是老师们的悉心培育。这里,每个学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让梦想从这里启航,驶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