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学子面临一个选择,不知道自己是否该读一所不那么“知名”的高职;也许会被某些虚华宣传迷惑,却忽略了真正让学生“能就业、好就业”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实践锻炼、是否有岗位链接、是否有稳定成长路径。
或许你刷新闻时曾不经意地看到这样一条消息:2023年11月,宁夏石嘴山市累计发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1971.7万元,其中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与另一院校占比占了2198人,获得补贴金额高达439.6万元。数字背后透露出的,不仅是地方政策的倾斜支持,更是这所学院在“让学生真就业、就好业”上默默做出的实绩。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走出去、接得住、干得好。
从省属中职到国家备案高职的稳健跃迁,这是实力的不断沉积。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宁夏工业学校,创办于1958年,属于一所公办院校。它于2020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经过教育部正式备案,具备大专学历授予权。在许多仍然依附中职体系的学校中,它是宁夏近年来少有的、真正完成升格、独立运行的高职类高校之一。这种转型并非简单改名,而是系统性的提升。它标志着学校教学质量、硬件设施、师资建设、专业设置以及管理水平都已达到国家高职标准,这些都为其后来的“就业导向型转身”奠定了基础。
专业建设围绕地方产业、对接国家战略。学院现设多个教学系,专业涵盖电子与信息、能源动力与材料、生物与化工、装备制造等多个方向,40多个专业。与舍弗勒(宁夏)有限公司、宁夏润阳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宁夏格瑞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银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培养,以“中国特色学徒制”进行人才培养,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开展实训教学,实现了学生订单培养率达66%以上,达 40%的学生毕业后留在石嘴山工作,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真实工作环境,毕业时已熟悉企业流程。不仅如此,学院还承建了宁夏自治区级的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每年为区域企业输送超过500名专才。这类产业学院不仅是就业的孵化器,也让学校在人才输送上的话语权日益增强。
校企合作与渠道的拓展不是“实习安排”,而是“岗位对接”。学院与126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实习实训基地达79个,企业类型涵盖制造、能源、互联网、建筑等多个领域。每年组织30余场双选会,邀请企业进校招聘;此外,学院各教学系还安排访企促就业活动,带领学生走进青岛海尔、宁夏隆基、格力电器等大型用人单位。很多用人企业反馈:“学生不仅动手能力强,而且思维灵活,能直接上手。”正是这种“为用而教”的理念,使学院的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间积累了良好口碑,也为下一届学生带来了更广阔的就业通道。
就业用数字说话。2023年,学院首届高职毕业生384人,截至当年11月,落实去向344人,去向落实率达到89.58%,这一数据已基本与全国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持平。据校方透露,其中多数就业岗位集中在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交通服务等行业,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宁夏、内蒙古、山东等区域。
不仅是“有工作”,而且“就业质量不错”。根据高校招生与就业平台公示的毕业生调研数据,毕业生平均起薪在4800-5200元之间,电气工程系对口率达96%以上,远高于部分同层次高校。这不是个案,而是“专业对接产业、教育对接岗位”的成果体现。
政策环境与扶持力度大,为你减压就业不只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政策导向的结果。石嘴山市2023年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为包括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多所院校毕业生发放了超1900万元补贴。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求职交通、简历制作、培训费用、企业对接等环节,真正为学生减轻了经济负担,也提高了就业成功率。
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没有太多喧嚣,却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学生铺就出清晰、稳健、向上的成长之路。它可能不是你起初考虑的“第一志愿”,但它很可能成为你职业起步最可靠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