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说说看似很简单,但不少童鞋都在失分的辨析题:
辨析题呢,又叫判断说明题,是一种先判断正误再做判断解释的题型。题型由辨和析两部分组成,它的特点是有辨有析,辨析结合。辨是辨别判断,析是指对判断的说明。
在历年的中学科目二中辨析题一共是4道,每道题为8分,总分为32分。晓得辨析题是什么之后我们来看看辨析题的答题思路。
答题思路
首先,按照常规判断题判断正误。
第一步:找切入点,关注程度副词、关联词、关键词等。
1.程度副词、关联词:“凡是”、“一定”、“必须”、“就是”、“只要……就……”等。可考虑题干表述是否狭隘,例如:“只要充分备课,就能上好课”。
2.找到关键词:从关系、概念解析入手。例如:“学校教育是一种传授知识的社会活动”。
第二步:判断对错并详细分析。
只有“对”“错”两种答案,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回答,例如“此说法是片面的”“此说法应该一分为二的看”“此说法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
分析时按照“表明观点——分析观点——总结观点”的方案进行作答。
答题模板
第一步:表明观点。“此观点是正确的/错误的。”“以上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
第二步:分析观点。这是整道题的核心要点。需要做到充实、有理有据。
A.若观点错误:
1.概括指明错在哪里。例如:“违背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对素质教育要求买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
2.指明观点提出的背景/确定分析题干所处的环境/解释概念/理论阐述。例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专家’是指在本学科领域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杂家’具有丰富知识的教师。”
3.详细分析错误之处。结合基础理论详细分析理论,几种作答方式可选:(1)阐述正确的理论应该是什么;(2)错误理论详解。例如:在一道否认纪律约束的题目里,就要详细阐述纪律约束的概念、作用、重要意义、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与正面引导相互结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4.提出策略。结合题干中错误的观点、做法,提出正确的做法。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因坚持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做到……”“教师应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有……。”
B.若观点正确:与A部分结构相同,稍作变动即可,具体模板如下:
1.概括对在哪里;
2.指明观点提出的背景/确定分析题干所处的环境/解释概念/理论阐述;
3.详细分析错误之处;
4.提出策略。
辨析题20题预测
22.谈话法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
23.智育只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实现。
24.过度学习的程度越高,记忆效果越好。
25.注意的分散就是注意的动摇。
【解析】
2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运用谈话法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当面对学生没有基础的情况,谈话法就不是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所以谈话法不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它需要有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
2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不能简单地将智育的过程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等同。一方面,教学既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教学(即课堂教学活动)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应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完成。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发挥教学的作用。所以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24.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目的后的附加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本门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仅仅达到目标是不够的,必须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牢固熟记、脱口而出的程度。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有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学习量的150%时,记忆效果最好,知识最牢固;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并且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所以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25.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注意的动摇是指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短时间内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起伏周期一般为2、3秒至12秒。注意的动摇是一种身体周期性节律的体现。所以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的动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2.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都是间接经验。
23.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
24.有现实基础的幻想是理想,没有现实基础的幻想是空想。
25.场独立型的学生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
【解析】
2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但也要辅以直接经验,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体现在学习的内容和认识方式;而学习的间接经验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必须以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实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
23.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复式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它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主要是在偏远的人口稀少的农村,或者其他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不方便的地区实施。它可以节约师资力量、教室和教学设备等,有利于普及教育。
24.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是人们寄托的东西。当人们依据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时,这种想象叫理想。当人们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不能实现的想象,这种想象是空想。
25.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他们更喜欢独立自觉学习和结构不严密的教学。相反地,场依存型的学生在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易受暗示,学习欠主动,所以他们更偏好结构严密的教学。
22.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无条件的。
23.教学就是教师教的活动。
24.晶体智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
25.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引起的。
【解析】
2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发挥主导与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①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对人是一种摧残;②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③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2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所构成的一种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因此,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失去了其中的任何一方,教学活动就不存在了。
24.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受后天经验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但在个体差异上与年龄的变化没有密切关系,晶体智力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些人甚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25.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学习动机有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学习期待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起着推动作用。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22.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所以应优先发展经济,后发展教育。
23.全面发展教育就是均衡教育,但不是削弱个性的教育。
24.学生的学习成功经验越多,其自我效能感就会越强。
25.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解析】
2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制约着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所以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可能和经济发展同步,也可能优先于经济的发展,即“教育先行”。在现代社会,提倡优先发展教育。
2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片面发展是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但全面发展并非均衡教育,更不是削弱个性的教育。
24.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很多,而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成功的学习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相反,失败的学习经验则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过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取决于个体对成败的归因方式。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就不会增强效能感;反之,如把失败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就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25.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思维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因此,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
22.教育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种要素所构成的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活动。
23.课程是自上而下由国家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教学形式。
24.学习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经常开展学习竞赛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25.德育就是道德教育。
【解析】
2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由三种基本要素构成,分别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和中介。总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教育活动这一整体。
2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课程按照设计开发的主体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中国家课程是由国家设计开发的,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的中小学教育的共同要求;而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文化发展等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来进行制定、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4.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适当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过多的竞争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能力较低、不自信的学生而言,他们通常会选择极为简单或极为困难的学习任务,而回避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5.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德育的内容不仅包括道德教育,而且还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等。其中,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道德品质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它们共同塑造完整、健全的新人。所以德育就是道德教育的说法是错误的。
一路陪考,好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