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求职故事-
考公篇
姓名:张雪
所在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学
一、抉择: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
在就业方向的选择过程中,我也曾纠结。而公务员职业与社会脉搏紧密相连的特点如磁石般牢牢吸引了我。这份工作服务对象覆盖城市与乡村的万千百姓,不仅关乎个人职业发展,更承载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能够投身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直接参与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这本身便具有崇高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考公,成为我就业的首选。
二、征途:在磨砺中筑牢信仰之基
目标既定,征途却遍布荆棘。选调生作为公务员体系中面向高校学生的一种选拔方式,其报考门槛如同第一道需要跨越的沟壑。我仔细梳理自身条件,确保政治面貌、学生干部经历、校级荣誉等硬性指标达标。紧接着,是庞大而繁杂的信息战。报考城市的选择是重中之重,来自北方城市的我倾向于选择离家近的城市。具体选岗时我主要筛选本专业能报的岗位,尽量避免不限专业的岗位。
真正的攻坚战在于复习本身。我为自己制定了严密的计划:基础阶段,我像一块干涸的海绵,沉浸于系统网课之中,国考行测的言语、判断、数量、资料,申论的归纳概括、综合分析、公文写作……每一个模块的基础知识,我都通过网课与课后习题反复咀嚼、夯实。在申论学习中,我尤其注重对党和国家最新政策理论、重要会议精神的学习领会,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阶段,则进入了题海战术与精准打击的时刻。成堆的专项练习册,记录着无数个深夜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我一遍遍复盘错题本,把错题本吃透吃薄,对于一些反复犯错的问题,集中火力进行针对性突破。冲刺阶段,真题模拟成为主旋律,按照规定时间模拟训练,给自己判分评估水平。申论素材的积累则融入日常,从“人民日报评论”的金句、新华社重要社论,到地方治理的优秀案例、基层干部的感人事迹,特别是那些体现共产党员初心使命、无私奉献的生动故事,都深深打动着我,也让我对即将从事的事业有了更深沉的热爱和敬畏。
最艰难的,莫过于在科研、考公、秋招的三重夹缝中维系时间与心态的平衡。研二的关键实验节点与秋招黄金期、考公冲刺期无情重叠。那种独行的孤独感如影随形——没有并肩作战的同窗,没有统一进度的课表,所有的压力都沉甸甸地压在自己肩头。我深知,考公上岸的比例非常小,我报考的岗位80:1的报录比,希望何其渺茫,投入的时间就是高昂的机会成本。当父母电话里忧心忡忡地惋惜我放弃同期教师招聘的稳妥机会时,我的内心也曾掠过一丝惶惑。但我更清醒地认识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果断调整策略,将教师招聘暂时搁置,全力以赴考公。我不断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向前看,别回头。即使失败,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我担得起!”
转机出现在深冬。北京选调笔试成绩公布,我的名字赫然在面试名单之列!那短暂的狂喜像一针强心剂,但随即被更巨大的压力取代——8位佼佼者争夺唯一席位。短暂的兴奋过后,我立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投入更严苛的面试备战。在准备结构化面试时,我特别注重理解和运用党的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思考如何在未来的岗位上践行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面试网课、真题解析、时事热点……我用手机录音,反复回听修正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流畅度;进行模拟压力面试,直到在追问下也能保持逻辑清晰、言之有物。我告诉自己:“尽人事,听天命。把过程做到极致,结果交给缘分。” 走进面试考场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异常的平静。
最终,当录取结果真切地出现时,长久紧绷的弦终于松弛。回首这段孤独高压的旅程,我清晰地看到自己如何一步步跋涉而来:是选择时的清醒认知;是备考时的专注与策略,从信息搜集到科学复习,再到关键时刻的果断取舍,每一步都凝聚着理性的思考和强大的执行力;是抗压时的韧性生长,在渺茫的希望、沉重的孤独与高昂的机会成本三重压力下,依靠强大的自我调适能力和积极心理建设,顶住了所有压力。
三、启航:让青春在为人民服务中闪光
当然,这微光的旅程绝非独行。我的导师一直关心我的毕业事项,一直乐观积极的鼓励我,让我更有勇气面对科研难题。父母在电话那头的关切和让我没有后顾之忧的支持,是我疲惫时最温暖的港湾。学校和学院就业工作中的各类讲座、精心组织的模拟考场,让我感到收获良多。还有我的朋友们,是她们的陪伴和欢声笑语帮助我驱散阴霾,继续以饱满的姿态上路。
如今,站在这条新路的起点,深知未来仍有无数未知的陡坡待攀。然而,这段考公的经历让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它让我坚信,只要脚步足够坚定,方向足够清晰,再渺茫的希望也能被努力点亮,最终抵达我们心中想要的生活彼岸。如今,站在这条新路的起点,我深知未来仍有无数未知的陡坡待攀。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公务员队伍的新兵,我深知肩上的责任。我将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业务能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脚踏实地,勤勉工作,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不负组织的培养,不负人民的期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供稿丨张 雪
编辑丨孙书瑜
责任编辑 | 孙书瑜
审核 | 崔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