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位母亲,分享了自己与儿子之间的亲密互动,视频中,母子二人在卧室嬉戏打闹,一开始,男孩拍了拍母亲的肚子,半开玩笑地说:“兄弟你瘦了”。
而接下来的互动,让不少镜头外的网友都看不下去了——母亲用双腿夹住儿子,一个翻滚将儿子翻了个身,两人随后扭打在一起,笑声不断。
按理来说,13岁的男孩已经进入青春期了,作为母亲,虽然是生养他的人,但若想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也不该纵容孩子这样毫无边界感的打闹,有网友好心劝告,可没想到这位母亲接下来的发言令人大跌眼镜。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男女授受不亲"、"儿大避母,女大避父"的说法,这些看似陈旧的观念其实放到现在也仍然适用。
不过现在普遍是一家一个孩子了,很多父母对孩子无尽的溺爱,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模糊了界限,以至于当网友主动劝告的时候,这些家长反而容易翻脸:我自己亲生的,闹着玩不行?
这位跟儿子在卧室嬉戏打闹的母亲也不例外,面对网友“儿大避母”的劝告,这位母亲直接发火了:“我和儿子闹着玩怎么了?心脏的人看什么都是脏的。”
真的是网友心脏吗?其实网友也是好心,毕竟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建立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身体边界意识,过于亲密的接触可能导致孩子在正常的社交中缺乏必要的界限感。如果这对母子的互动是正常范畴的,想必也不会引起评论区这么多网友的不适了。
不少跟孩子互动过于亲密的家长,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是自己亲生的,那么一切看似过界的互动,就都可以被包装成是“玩游戏”。
可这些游戏如果真的是健康的,也不至于让那么多网友都看不下去,可以理解一些年轻家长想与子女建立更加亲密的感情,而亲密的感情却未必需要过度亲密的互动才能建立。
青春期是亲子关系转型的重要阶段,随着孩子逐渐成长,父母需要调整与孩子互动的方式,从全方位的保护和亲密接触,转变为尊重个人空间、建立健康边界的相处模式。
这种转变并非意味着爱的减少,而是爱的表达方式的成熟与升级,但很显然,并非所有的家长都能懂得这其中的智慧。
13岁的男孩正处于青春期初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显著变化,他们已经能清晰意识到性别差异,在这个阶段,帮助孩子建立恰当的互动边界,对他们的社会化发展至关重要。
而母亲作为孩子接触的第一位异性,其相处模式将深刻影响孩子未来与异性交往的方式,家长想与孩子建立亲情,其实有很多健康合适的方式,比如共同的兴趣爱好、深入的交流讨论、互相尊重的倾听,都是更适合青少年阶段的亲密表达方式。
一起打球、下棋、看电影、讨论书籍,这些活动既能维持亲子间的情感连接,又能尊重孩子日益增长的独立需求,相比之下,这对母子的亲密互动,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母子之间健康的感情关系。
亲子关系的调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但无论如何变化,尊重孩子的成长需求,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互动模式,始终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