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盛夏,学习正燃!7月30日—31日,由鄢陵县教体局主办、海棠路小学承办的“名师工作室送教活动”火热开启。全县名师、骨干教师及新入职教师齐聚一堂,共赴一场教育智慧的盛宴,为新学期蓄力启航!
DAY1:教育温度与科技赋能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道,效其行
炊华,中小学高级教师,2002年至今一直在鄢陵县实验小学任教,担任语文教师及班主任工作20年之久,现任炊华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炊华老师以生动案例剖析新时代师生关系与家校共育的核心密码,引导教师用“关系思维”重构教育生态,让教育在信任与理解中自然生长。
尤其在家校关系中,炊华老师从“配合”到“共创” ,设立了化解矛盾三步骤:
2. 共情联结:“我理解您的担忧,我们一起看看孩子需要什么支持” 。
3. 方案共建:定制《家庭支持行动清单》。(示例:每日15分钟“亲子倾听时间”)
当传统课堂遇上AI革命!
董羽飞,现任鄢陵县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董羽飞老师现场演示AI备课、智能评价、个性化辅导等实操工具,助力教师打破教学边界,打造“精准高效、减负提质”的未来课堂!
董老师的讲座如一场“教学革命”的及时雨!AI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教育生态的变革者:它让“精准学情分析”取代经验判断,用“个性化任务推送”破解分层教学难题,将教师从机械劳动中解放,转向创造性育人。未来已来——唯有主动拥抱技术,才能让教育焕发新生命!
DAY2:课标落地与课堂革新
从理念到行动的关键一跃!
丁卫真,鄢陵县初级中学老师,中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参加工作27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一线教学,以慈母般的爱心,博得孩子的真心;以高度的责任心,赢得家长的放心;以艺术家的匠心,激发学生的创新,甘于淡泊,于淡泊中明志致远;甘于平凡,于平凡中孜孜以求;甘于奉献,于奉献中收获幸福。
丁卫真老师深入解读新课标内核,以“素养目标为锚点”,拆解教材重构逻辑:从“知识本位”转向“任务驱动”,用“大单元教学”整合碎片内容,借“跨学科主题”激活实践运用。为教师锚定素养导向的课堂转型路径——“教什么”“为何教”“如何教”豁然开朗!
丁老师强调教师需做“课标翻译者”——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行为,真正让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生根!
让语言在真实情境中“活”起来!
王爱霞,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安陵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兼教务主任,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王爱霞老师以任务群驱动教学,示范如何创设生活化语用场景,实现从“学语文”到“用语文”的跨越,并破解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困局!
王老师主张“用语言做事”的课堂革命:创设真实语境(如辩论会、采访任务),以“实践任务群”驱动表达需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主动调用语言工具。从“学语文知识”跃升为“用语文思维”,真正唤醒表达力与思维力共生!
以学赋能,笃行致远
两天的智慧碰撞,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刷新,更是一场教学能力的淬炼。鄢陵教育人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
用“关系智慧”润泽教育土壤,
以“AI技术”激活课堂动能,
凭“课标深耕”把准育人方向,
借“语用实践”提升核心素养!
来源:鄢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