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的校长施一公,其个人魅力固然很强。如果有一天施一公突然来到你家门口,说想让你的孩子去西湖大学读书,估计很多家长都会激动不已、倍感意外。
毕竟是校长亲自来邀请,难道还能拒绝吗?然而,就是这种特别的“诱惑”,确实得让人格外小心。
因为有一位圈内人士,最近点评了那位被施一公亲手招入西湖大学的同学,说他的前景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一片光明。
这里先讲一下前提条件,这个孩子高考考了677分,是快递员家的孩子,他本来想学半导体,已经参加了北大的强基计划,还拿到了中科大的保底通知书。
但谁能想到在这个时候西湖大学来挖墙脚了,施一公校长亲自打电话劝这个孩子进西湖大学,就在报志愿截止前一个小时,这个孩子改动了自己的志愿。
而此时他的父母甚至还在反对,可惜反对无效了。对于这样一个阴差阳错的结果,不少网友一味地表扬,说是施一公亲自来电邀请,这孩子便踏入了科学家的圈子。
毕业后指定前途无量,况且以前西湖大学是没有本科阶段招生的,这次能被招进去,基本上就是本硕博连读稳了,工作也稳了。
并且这孩子以后还有施一公这么天大的人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道理应该都懂。但没想到这位圈内人说自己对西湖大学并没有任何偏见。
可即便施一公亲自出面,其实也救不了这个孩子,因为他本身从事的是结构生物学研究,又不搞半导体。施一公本人自然是举重若轻的,可这跟这个孩子又有什么关系呢?研究的领域不同,可谓隔行如隔山。
对于一位院士来说,任何学生相对于他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他亲手招你来也不一定就意味着你们日后能有密切交集。
这种顺手的事儿对院士来说只是百忙之中的一个小插曲罢了。
要是有利用价值,哪怕不在同一所学校,那点困难也都不算困难。而且要是有能力,去上海交大、浙大或者中科大,照样能找到很好的老师。
西湖大学又有多少特别了不起的导师呢?据这位圈内人说,他所知道的情况是,最厉害的助理教授也并非都集中在西湖大学
在这个圈子里,并不会有人因为你是校长亲自打电话招进来的,就高看你一眼,而且这段传奇经历有时甚至并不会让这位同学未来的路走得更舒坦。
其实仔细想一想,西湖大学这一招真的很绝,恰好利用了学生们的这种心理。你可以说孩子们虚荣。
但更多的是他们没经历过社会的锤炼,看到的只是这些表面的东西,比如会觉得校长都来亲自邀请我了,我还去清华北大干什么呢?
可恰恰就是这些看似很有吸引力但实际未必有多大价值的东西能俘获孩子们的心。高中生们涉世未深。
而民办新型大学往往喜欢宣传那种“我们这里是师徒制,给一个学生配一个导师”的模式,福耀科技大学最近不也在搞这一套吗?
比如拿出几亿的经费就培养50个或者100个学生。在高中生眼里,这些自然是很震撼的,但只有走过这条路的人才明白。
西湖大学现在想要追上清华北大,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任何意义上,它都不是优于北大的选择。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