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录取,那场面,简直可以用 “魔幻” 来形容!民办本科这边,招生遇冷,缺额一大把,好多学校征集志愿都凑不齐人数,招生办老师愁得头发都要掉光了;再看专科,好家伙,有些热门专科院校分数线一路飙升,直接把本科线按在地上摩擦,这反差,实在太颠覆大家的认知了!
先说说民办本科这尴尬处境。就拿山东来说,省内 25 所民办本科高校,首次志愿填报后,21 所都没招满,提档线基本就贴着本科控制线 441 分。到了征集志愿阶段,情况也没好多少,山东省 2025 年普通类常规批第 2 次志愿剩余本科计划里,6050 个招生计划,民办本科就缺额 5932 人,这数据,看着就让人揪心。再瞧瞧广东,全省 23 所民办本科,14 所没完成招生计划,缺额总量超 2.5 万人,湛江科技学院一家就缺额 6300 余人,某些学科类未招满比例高达 86%,简直是 “招生重灾区”。
为啥民办本科突然就不香了呢?说白了,还是性价比的问题。民办本科学费贵得离谱,一年学费三四万是常态,像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费每年在 31800 - 33800 元不等,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招生专业学费每年在 25800 - 28800 元之间,泰山科技学院普通批专业每年 29800 元,艺术类专业更是高达 33800 元 / 年。四年下来,光学费就得十几万,再加上生活费、住宿费,毕业少说花二十万。可毕业后呢?就业优势并不明显,很多企业招聘时,还是更倾向于公办学历。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5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近年民办本科毕业生起薪普遍低于公办院校,山东省 2023 年教育统计摘要显示,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在 3800 - 4000 元区间,这和高昂学费形成鲜明对比,家长们一算账,自然觉得不划算,宁愿让孩子复读,或者去读公办专科。
还有专业设置问题,部分民办本科专业同质化严重,扎堆开设小语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 “万金油” 专业,这些专业听起来高大上,实际含金量存疑,市场上早就供过于求,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对口工作。而且,民办本科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满足生师比硬性要求,短期内大规模招聘教师,导致教师流动性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课程设置也常脱离实际,校企合作大多流于形式,学生实训机会少,学的理论知识在工作中用不上,毕业就失业,这种情况,考生和家长怎么可能买账?
民办本科遇冷的同时,专科却迎来 “高光时刻”。像湖南铁道职院,物理类最低录取线比本科线还高 29 分;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更是厉害,最高分直接甩开本科线 181 分,这分数,上个普通本科轻轻松松,人家却选了专科,为啥?因为这些专科院校专业够硬!就拿湖南铁道职院来说,人家主打轨道交通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紧密贴合行业需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实际项目,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毕业后,直接对口铁路局、地铁公司等单位,就业方向清晰,薪资待遇也不错,很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企业 “预定” 了。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也是如此,学校紧跟市场需求,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热门专业,这些专业都是当下互联网行业急需的人才。学校与各大企业深度合作,学生实习机会多,毕业后能快速融入工作岗位,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所以,对很多考生来说,与其在冷门本科 “混日子”,学些没用的专业,毕业后还迷茫,不如选个好专科,学门实实在在的手艺,一技傍身,走到哪儿都不怕。
从这一冷一热的录取格局,能看出现在考生和家长越来越务实了,不再盲目追求本科文凭,而是更看重专业实力和就业前景。高考录取格局的这场变化,或许才刚刚开始。未来,高校之间的竞争会愈发激烈,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只有真正提升教学质量,优化专业设置,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才能在这场 “招生大战” 中站稳脚跟。各位准大学生和家长们,在选学校、选专业这件事上,可得多留个心眼,别被表面的名头迷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对今年高考录取这情况怎么看?评论区聊聊吧! #高考录取 #民办本科 #专科热门 #专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