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两个星期,北京中小学将迎来全新的学期。
这两天,关于新学期的一大变化——教材焕新,也成了北京家长极为关心的一件事。
据了解,去年9月,一年级语文、数学,三年级英语,七年级全科,八年级物理,九年级化学教材已更新。今年秋季学期,二三年级语文、数学,四年级英语,八年级全科,九年级物理将更换新教材。
相比旧版教材,新教材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教材的变化释放了什么样的教育信号?又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哪些挑战?
京城教育圈整合多个渠道的资料,对新学期新教材改版动向和教改信号进行简要梳理,具体来看——
特别说明:
*文中所提的教材语数英三科为统编版上册,其他学科为人教版上册;
*教材变化仅作分享参考,具体变动请以官方发布为准;
*如有其他渠道的信息,欢迎评论区分享。
语数“上难度”,英语大换血
全学科增加这一内容!
语文
语文除了部分课文篇目进行顺序调整、删减外,如二年级《曹冲称象》更换为《彩虹》;《一封信》和《妈妈睡了》更换为《去外婆家》《数星星的孩子》,八年级删除《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蝉》等,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阅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如二年级语文教材原“课文”单元改为“阅读”单元;八年级“名著导读”版块改为了“整本书阅读”。
增加了阅读指导和方法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素养。
二是通过综合性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在阅读任务安排上,也从单纯的知识梳理,变为了综合性实践探究。比如旧版教材中只给出了探究领袖人物外貌、经历,长征的起因、路线等单一任务,而新版教材则要求学生以为革命者写小传、制作长征路线图等形式,进行深度探究。
此外, 每个单元末增加了“阅读综合实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整合实践学习。既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又提高了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数学
数学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习题数量明显增加。
如八年级新版教材中,每个章节中的习题量都明显增加,练习题类型更丰富,问题情境和素材体现时代发展与科技创新,贴近生活实际。
二是增加综合实践内容。
八年级新版教材中增加了两个综合与实践栏目,分别是确定匀质薄板的重心位置和最短路径问题(该项目旧版教材为“课题学习”,新教材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鼓励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思想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并且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形成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开展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
二年级教材中新增了“校园小导游”“身体上的尺子”等实践栏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位、长度计量单位等数学知识。
三是注重数学文化的融入。
如八年级上册增加“图说数学史”等栏目,在正文中融入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数学文化熏陶。
英语
整体来看,英语教材的变动还是相当大的。以八年级新版教材为例,全部单元内容都进行了大换血。
一是单元数量减少,容量、词汇量增加。
八年级上册由10个单元变为8个单元,每单元由8页增加至10页,词汇量增加了100余个。提前引入“discovery”“body”等原九年级词汇,专业术语与科普词汇在课文中高频出现。以“Amazing Plant and Animals”单元为例,大量动植物相关的专业词汇,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单词拼写与释义,更要在语境中灵活运用。
四年级单词大幅增加,甚至出现了原来五年级,甚至初中才会学习的词语,比如原五年级下册的season、spring,七年级下册look after等。
二是阅读文体更加丰富。
八年级新版教材阅读文体涵盖说明文、议论文、非虚构等多种类型,内容涉及科普知识、文化对比等多个领域。文章篇幅增长,长难句增多,更侧重主旨归纳、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的考察,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文章逻辑结构的能力。
三是注重语言在真实情境下的运用。
八年级新版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独立的词汇学习和项目实践板块,帮助学生用英语表达与交流。
不仅如此,八年级新版教材中的插图几乎全部由卡通变为真实场景。这也意味着 ,“无情境不命题”的教改思路在教材中的体现更具象了。
其他
物理九年级教材结构更加清晰,从问题引导到概念陈述、材料补充,再到实验演示及拓展实验、练习与应用,实现了学-练闭环。
新增拓展实验等栏目,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同时还新增六节跨学科实践课程,如制作简易热机模型、为家庭节约用电提建议等,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和精神,提升科学素质。
“小四门”学科主要变化是 增加了综合性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拓宽学生的学科学习维度。
(地理八年级下)
中小学教材“大变脸”背后
两大趋势值得关注
总结来看,通过对比新旧教材变化,有两个大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一是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应用”。
本次教材焕新,理科实验也好,英语语言也罢,都强调了要“会用”,换句话说,一切知识都要向实践、向解决真实问题看齐。
数理化不是简单刷题背公式,而是理解世界为何这样运转。碰到重要的知识点,想一想它有什么用,和生活有什么关系,怎么解决实际问题。英语不仅要背单词、记语法,还得会说、会写、会知识迁移、会思考和拓展,把英语学习变成真正的语言技能学习。
二是从单一学科到跨学科。
新版教材大部分学科都增加了跨学科实践项目,打通全学科,根据某一个具体的主题,或者解决某一个真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培养综合素养。
例如语文、英语学科强调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数学、物理学科强调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分析整合能力等。
老师、学生、家长该怎样应对?
教材是教育的风向标之一,新教材不仅仅是一系列书籍的更新,更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全面更新。
面对教材的新变化,对于老师而言,专家建议,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走出“以教材为世界”的传统理念,建构“以世界为教材”的学习场域,引导学生基于教材的丰富内容开展个性化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语文、英语重阅读,数理化重思维,历史地理重积累与拓展。可以引导孩子利用暑假时间,多阅读经典名著,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和阅读能力。英语可以提前积累一些词汇量,阅读一些英文文章,该接触不同类型的英文语篇阅读,这样才不会在面对突然增多的阅读量面前产生畏难情绪。
如果时间、物质各方面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见见世面,研学也好,劳动也好,毕竟在新教材中,越来越强调情景化和实践化,真实的经历和感受过,可能会更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兴趣和理解力。
文 | 京教君
素材来源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科网、教材帮、京城教育圈,“京城教育圈”进行编辑和补充。
下一篇:鄢陵县初中的温馨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