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2022年GDP突破1.23万亿,全国城市排第18,福建全省经济总量更是冲到全国第8。但翻遍教育部高校名单,福建全省89所高校,在全国省份里只排第15,本科院校39所,还不到经济排名的一半。这种倒挂让不少人纳闷:经济跑那么快,高校怎么拖后腿了?
落到福州头上,矛盾更突出。全省四成高校集中在福州,35所各类高校里,公办本科只有11所。软科排名里,福州大学全国第73,福建师范大学第95,再往下数,福建农林大学116,福建医科大学142,剩下的公办本科连前500都没进。更关键的是,全省唯一的985厦门大学在厦门,华侨大学在泉州,福州手里能打的牌不多。
在校大学生数更能说明问题。福州47万在校生,全国城市排第25,比同量级的南京、长沙少了近20万,甚至不如南昌、昆明这些经济不如自己的省会。企业招人时,本地高校能提供的毕业生太少,每年都得去省外抢人。经济要往上走,缺人才是硬伤,光靠引进成本太高,建大学成了不得不走的路。
网上讨论这事时,观点吵得挺凶。有人在本地论坛说:“早该建了,我公司HR每年跑 武汉、 西安校招,机票钱都够再招两个人了。”这是支持的声音。也有网友担心:“建大学不是盖楼, 福耀科技大学2024年刚招生,师资能跟上吗?别到时候成了‘挂牌大学’。”还有人拿厦门比:“ 厦大在厦门那么多年,也没见厦门经济甩开福州,高校真能带动经济?”
其实担心师资的网友没说错,高校质量比数量重要。但换个角度,福州2023年引进的 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一期已经开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办学,这种“借船出海”的模式,至少能先把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来。福耀科技大学定位理工科,瞄准制造业, 福耀集团本身就是制造业巨头, 产学研结合反而可能避开传统高校的短板。
职业本科的布局也很关键。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要升格本科,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都是双高院校,这些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刚好补福州制造业、服务业的缺口。不像有些城市盲目追 综合类大学,福州先抓“急用先建”,反而更务实。
经济强市到教育强市,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杭州2010年高校数量也才50多所,现在全国前10,用了10年。福州2022年才破万亿,现在开始布局不晚。高校建起来,学生留下来,5年后毕业生进入职场,10年后形成人才梯队,这种反哺效应需要耐心,但对万亿级城市来说,等得起。
你们身边有福州的大学生吗?他们觉得本地高校的专业设置,跟就业市场匹配度高吗?
福州滨海新城那片正在建的校区,塔吊还在转。福耀科技大学的实验室设备刚进场,厦大福州校区的规划图改了三版。高校建设像种树,现在浇的水,要等几年才能开花结果。或许5年后再看,这些新校区的图书馆灯光,会照亮城市的另一条路。
本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