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
暑假期间孩子们有了更多自由时间,
手机管理问题是否让您感到头疼?
如何科学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成为暑期家庭教育的“必修课”。
为切实助力广大家长科学应对手机管理难题,南京市教育局依托南京市杨静平德育名师工作室,精心编写《中小学生手机使用亲子冲突化解指南》,立足实际提供专业指导,内容涵盖认知提升、策略方法和典型案例3部分,帮助您解锁科学管理妙招,掌握有效沟通技巧,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共同守护孩子成长!
家长朋友们,
您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困扰:
精心制定的手机使用规则,
最终却沦为墙上一纸空文;
反复强调的手机使用时间,
总在孩子的软磨硬泡中不断妥协。
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往往在于:
我们习惯以“管理者”姿态单方面制定规则,
却忽略了让孩子成为规则的“共建者”。
本期推送将带您转变思维,
从“权威约束”走向“民主协商”,
引导孩子从“规则反抗者”
成长为“自律小达人”,
把令人头疼的手机管理难题
转化为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宝贵契机!
手机管理的规则策略
一
共同协商:平衡需求与责任
1.家长需求表达:明确担忧(如视力、学业、睡眠),而非单纯禁止。例如:“我希望你能在晚上 10 点后停止使用手机,保证充足睡眠。”
2.倾听孩子需求:了解孩子使用手机的目的(如社交、娱乐、学习),寻找折中点。例如:同意每天预留 30 分钟游戏时间,但需优先完成作业。
二
明确细则:覆盖关键场景
1.时间管理:每日总时长(如学习日半小时、周末一小时);时间段分配(如饭后 30 分钟、睡前禁用等)。
2.使用场景:禁止场景(如写作业时、用餐时、家庭聚会时等);允许场景(如完成作业后、自由活动时间等)。
3.内容限制:禁止内容(如暴力游戏、不良网站);鼓励内容(如学习类 APP、创意类视频等)。
三
建立奖惩机制:强化行为引导
1.奖励机制:例如,连续一周遵守规则,可兑换额外30分钟使用时间或周末外出活动;主动提前归还手机,给予口头表扬或小奖励等。
2.违约后果:例如,超时使用则扣除次日同等时间;违规使用(如熬夜玩手机)则暂停使用权限1天等。
四
执行与监督:避免“纸上谈兵”
1.工具辅助:使用手机自带“屏幕使用时间”功能或第三方APP 记录使用情况。
2.温和提醒:临近约定时间时,用非对抗性语言提示(如:“还有10分钟,记得保存进度哦”)。
3.家庭监督:全家共同遵守电子设备使用规则(如:客厅设置“手机存放区”,用餐时所有人禁用手机)。
五
定期复盘:动态调整规则
1.每周家庭会议:回顾规则执行情况,倾听孩子的困难,共同调整细则。
2.成长型思维: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应逐步赋予更多自主权,给予更高信任度,强调自己承担责任与后果。
规则策略的本质是通过边界感培养自律,而非制造对立。清晰的规则能减少家庭冲突,帮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探索数字世界。家长需牢记:规则是工具,目的是引导孩子最终实现自我管理——当孩子能够主动放下手机去学习或运动时,便是规则策略真正的成功。家长在执行规则过程中要以身作则,避免“双标”,保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若家长发现规则明显不合理,应灵活优化而非僵化执行。
那么,
如何与孩子拟定手机使用规则呢?
为您提供两个样例
保证一看就懂~
样例一
样例二
下期,
我们将带您解锁 手机管理“红绿灯法则”,
一起探讨
在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过程中
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
成为更懂孩子的智慧型家长。
来源:宣传与德育工作处
编辑:程笑
校对:曾文君
责编:冯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