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整理孩子的旧物时,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摞“看图认物卡片”。孩子当年不仅能准确叫出卡片上的东西,还特别喜欢反复翻看。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把这些资料做成数字化版本,应该会有不少父母愿意购买。
发现很多人总花冤枉钱买教程,其实网上免费资源多得是。像我自己常看的【探姐说项目】公众号,每周更新3-5个接地气的项目攻略,我就是照着里面的方法一步步做起来的。
后来我做了个小调查,才发现这其实是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在一些平台上,简单的“看图写话资料”定价 3.9 元,销量超过 7000 份,收入接近三万元;另一份“趣味识字资料”,售价 3.8 元,销量也超过 6000 份,收入两万多。仅仅两份资料,就轻松突破四万元。更别说店铺里还有其他类似的内容,整体收入相当可观。
为什么这么普通的资料能卖出这么高的销量?原因很简单——需求真实存在。家长们都希望孩子有更多启蒙学习的机会,但自己又不可能从零制作这些素材。如果有现成的、价格便宜的资料,几块钱就能解决问题,当然愿意买单。
这种虚拟资料的操作方式也不复杂。大多数卖家会直接把文件截图展示,或者做成翻页视频,让家长们一眼就能明白内容适不适合孩子。相比长篇介绍,直观展示更能打动人。有人甚至靠持续发布资料展示,累计产出了上千条内容,单条销量不算高,但量大就能积少成多,最终实现了几万的点赞和稳定的成交。
虚拟资料的优势在于:一次制作,反复售卖,没有库存压力,也不用担心快递配送问题。很多资料甚至可以通过整合多个同行产品,加以分类和优化后,形成更有竞争力的版本。一旦找到合适的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就能逐渐积累稳定的客户群。
这种模式并不是孤例。其实许多知名人物的经历,也在侧面印证了“内容变现”的逻辑。比如罗振宇最早就是靠整理知识、讲解趋势,慢慢搭建出知识付费平台;樊登读书会更是把一本本书浓缩成音频和讲解,满足了用户“省时获取信息”的需求,本质上也是“虚拟资料”的另一种形式。
如果结合趋势来看,虚拟资料市场未来只会越来越大。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家长们更倾向于在课外寻找辅助学习的素材;而在远程教育、在线辅导的背景下,学习类资料的需求不减反增。从学龄前的认物卡片,到小学生的作文素材,再到中学的题库、竞赛资料,几乎每个阶段都有可挖掘的切入口。
当然,要想真正把这个赛道做起来,也有一些技巧:
第一,保持更新。别因为几天销量不高就放弃,坚持才能积累口碑。
第二,关注热点。比如开学季、寒暑假、节日前夕,学习资料的需求往往会暴涨,提前布局才能占得先机。
第三,注重质量。排版是否清晰,资料是否完整,决定了用户是否会再次购买或推荐。
互联网生意的本质就是流量。只要持续发布优质内容,就能吸引源源不断的用户。而当这些流量转化为成交时,即便单价只有几块钱,也能汇聚成不小的收入。很多人羡慕“别人轻松赚钱”,却忽视了背后日复一日的坚持和积累。
也许,财富并不总是藏在大舞台上,那些被忽视的小角落,同样能为普通人带来机会。看似简单的学习资料,只要方法得当,就可能成为打开副业大门的钥匙。
发现很多人总花冤枉钱买教程,其实网上免费资源多得是。像我自己常看的【探姐说项目】公众号,每周更新3-5个接地气的项目攻略,我就是照着里面的方法一步步做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