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莹坤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部分,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2023年,《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大力推进高校教学数字化工作的意见》颁布,强调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加快高校教学数字化进程”。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教育数字化从过去的“文本概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正形成社会普遍共识。职业院校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理应与时俱进,有所作为,形成特色。
近年来,职业院校在推进教育数字化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一是扩大内容供给,建成分类优质教学资源。职业学校不断强化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呈现出全方位、数字化、个性化、模块化、动态化的资源库发展态势。打造高水平的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实现了课程线上教学和线下混合式教学。不断推进专业课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实现了教学互动、资源共享。二是建立数字平台,打造数据治理综合体系。职业学校普遍创新智慧管理服务,以数据驱动治理模式实现“助管”,赋能师生智慧服务、学校智慧管理。构建智慧教学生态,以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实现了“助教”,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提档升级,强化了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广应用。营造智慧学习环境,以数字化学习与评价实现了“助学”,提升学习质量效率,创新了学生发展评价。建设网络科研平台,以全周期数字化管理实现“助研”,打通了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培育数字素养,提升了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实施教师数字能力提升计划,推动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尽早实现从教学观念到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开展数字化技术研究和应用,成立专业团队赋能数字化转型升级。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了数字校园基础建设。持续优化数字校园建设机制,统筹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不断升级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健全校园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了校园数字化治理能力和管理服务效能。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实现了可信、可控、可查。
当前,职业院校在推进教育数字化方面虽取得不少成效,但依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如优质数字化资源不足,集成性不够强;全业务域的数据治理不够深入,数据支撑决策的准确性、全面性、科学性仍需进一步提高;师生数字素养和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仍存在差距,数字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还有待强化等。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稳步推进。
一是要建立职业院校优质数字资源共享机制。政府、学校层面要“一盘棋”统筹规划,引导职业院校在资源建设上利用各校自身及合作企业优势,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明确的建设方向,有序分工打造各具行业特色、校本特点的优质教学资源,避免不同建设主体之间的“低水平重复”,打造职业院校优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共同体。完善弹性学习和学分制管理指导意见,推动数字化背景下在线教育教学的资源建设、平台建设、开放共享、应用推广等方面形成统一标准。
二是要加大职业院校数字化领导力培训力度。数字化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在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数字化观念和素养提升是关键。需要加大职业院校领导层、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学生在数字化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和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数字化专业素养,同时要建立专项研究课题,加大数字化教育示范职业院校典型案例的宣传和扶持力度。
三是鼓励职业院校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政府层面需要在政策上对基于实际工作环境、情景、岗位且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数字资源开发予以倾斜,进一步支持学校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激励高职院校积极将虚拟仿真技术和资源应用于教学,推动真实生产环境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中,从而有效提升数字化教学质量。
四是建好用好职业院校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尤其是“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主动性,支持职业院校动态设置数字产业相关专业,培养数字人才,助力产业数字化。当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优质资源数量有限,仍需进一步加大省级资源库、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激励高职院校建设更高质量的在线开放课程,提升更多优质资源共享度,以更好地服务高职院校教学和社会学习者学习。
五是要畅通职业院校优质资源“走出去”渠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世界主要国家及国际组织都将发展数字教育作为核心战略,布局未来教育发展。应支持职业院校把教育数字化资源服务于国际交流合作,依托各校优势专业资源,深度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推动优质职教资源“走出去”,为国际数字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职业教育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总体来说,应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数字赋能、持续改进”原则,政府层面要做好统筹协调,学校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专业层面要做好体系优化,课程层面要做好创新开展,教师层面要强化数字素养及实践能力培养,评价层面要实现持续改进,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
(作者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算法推荐场域下高校精准思政提升路径研究”〈2023SJSZ1116〉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母词解真题_高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