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儿子刚上小学,这才几个月工夫,也不知从哪儿学的,喜欢什么马上就要,不能等待,如果不买,就又哭又闹。开始,我给他讲道理,希望他能听进去,结果没用;无奈,我就哄他,没想到怎么哄也哄不好;后来,我生气地打了他,还是没用;再后来,我实在受不了了,干脆买东西打发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实在没招儿。
请问,我该怎么办?
答:
儿童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心理学称之为“欲求不满”。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来处理,切忌简单粗暴。下面几个办法,供您参考。
第一招:延迟满足
孩子容易冲动,看到某个东西,第一眼喜欢上了,第二眼就想拥有。这时,要先夸孩子的眼光:“这东西不错。”然后找理由延迟购买。
比如:“和这一样的玩具,去批发市场买会便宜一些,我们改天去批发市场看看,这样省下来的钱可以给你买好吃的。”“你下个月过生日,下个月买给你当生日礼物,好不好?”
延迟满足,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训练,让他更有能力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欲望。
难点:延迟购买的理由,每次都要不同,如果总用一个理由,孩子很难相信。
要注意的是:延迟购买不是不购买,家长要兑现承诺,免得失去孩子的信任。
第二招:部分满足
满足孩子的部分要求,既不会让孩子过分失望,也不会让孩子以为他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比如,孩子想买一套绘本,可以先买一本,让他这个月看,下个月再买一本。
难点:孩子为得到部分满足,当时会痛快答应,可东西到手后又会很快惦记没到手的部分,对家长软磨硬泡。这时,家长要态度坚决、不为所动,但是不要批评、指责孩子。
要注意的是:如果决定要部分满足孩子,就要让孩子自己选择他最想被满足的部分。
第三招:转换目标
孩子哭闹时,为了不让孩子有太大的挫败感,可以提出买另一个他没有要的东西。给孩子两个选择,要么不买,要么买另一个。这时,孩子一般会选择买另一个。
这是一个双方各退一步、相互妥协的过程,能让孩子意识到,一味哭闹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其他更好的途径。
难点:要把握好妥协的时机,不能早也不能晚。早了,会让孩子觉得得手太容易;晚了,会让孩子有强烈的挫败感,受到的心理打击太大。
要注意的是:转换的物品要比孩子想要的物品价值低,也可以不用物品而用其他东西转换,比如,打10分钟游戏或者晚上多讲一个睡前故事等。
上面几招儿,您可以根据不同情境选择使用,只要长期坚持,就能逐渐掌握主动权,让孩子收敛脾气,懂得在合理范围内提出要求。
END
作者:张 权
编辑:壮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