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日的蝉鸣声中,原新渡小学的院子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快身影、老年人的欢声笑语以及创业者的匆忙脚步,新渡口人大工委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组织人大代表和选民共同奏响闲置资源的“重生协奏曲”,昔日荒废多年的校舍已经蜕变成民生福地和产业高地。
选民意见直通民生实事
随着乡镇教育布局优化调整,新渡小学整体搬迁至高新区小学,原本热闹的校园骤然沉寂,随之出现了乱堆乱放、杂草丛生甚至垃圾遍地的情况。这座曾经美丽的校园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周边居民望着废弃的校舍常常叹息,多位选民跟街道反映,“这么好的学校、这么好的地方,荒着实在太可惜了,赶紧想想办法吧”。
接到选民的意见后,街道人大工委迅速行动,组织人大代表和议政代表深入走访周边小区,广泛征求选民意见,先后召开13场座谈会,起草了《关于系统化盘活闲置教育资源的建议》,提出了“分步盘活、功能整合”的思路:1号楼改造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号楼、4号楼改造成中小企业孵化中心,3号楼用于街道综合执法局,荒废操场打造为全龄体育公园。
在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票决中,“新渡老校舍盘活改造工程”全票当选,成为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在人大代表和选民代表的共同监督下,操场率先蜕变为蓝绿相间的塑胶跑道,周边群众可在此悠然漫步,儿童乐园充满欢声笑语。退休的张阿姨每天都带着孙子来“打卡”,她说:“以前这里堆满建筑垃圾,现在成为遛娃胜地。”
民主协商开启幸福篇章
“给小朋友建一个漂亮的图书室”“我想要一个下棋的地方”“文艺队最好能有个排练和演出的地方”。为了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真正满足群众需求,街道议政代表、宣传统战委员孙婷婷多次征求选民意见,选民常常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和盘托出。自发成立的“五老”选民代表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从功能规划、内容设计、施工建设直到竣工验收,每天义务开门关门,并结合新渡口历史文化,设立十八翻工作室和张纯如事迹展。
如今每到周末,人大代表和志愿者们都会联动起来,定期开展绘本阅读、健康讲座,让旧教室化为温暖的“幸福港湾”,特别是在书房里,孩子们往往听得手舞足蹈;隔壁七八位老人相聚在棋牌室,“楚界汉河”厮杀正酣;还有一批文艺爱好者在表演节目,总能吸引众多群众驻足观望,不时爆出一阵欢乐的笑声。
在市区人大代表的关心和呼吁下,后面的5号楼被盘活改造为“一老一小”服务站,爱心墙上贴满了祝福和心愿,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隔壁新渡闲置中学操场改造工程已列入年度清单,未来将新增智能健身器材与多功能运动场,进一步满足街道5万常住居民的健身休闲需求。
产业孵化赋能乡村振兴
“闲置教室可以给村里作为企业孵化中心使用吗?我们有信心招引孵化一批企业,坚决打赢村集体增收翻身仗”区人大代表、新桥村党总支书记苏鹏途跟街道党工委汇报。很快,2号楼被改造成为企业孵化中心,苏鹏途化身招商大使和服务大使,在人大代表助企纾困工作室的帮助下,顺利入驻企业28家,累计培育出列统企业2家和高新技术企业1家,3年累计为村集体增收近300万元。
走廊里设置了“码上见代表”二维码,会实时收集企业诉求,助其对接政策、融资等资源,让“幼苗”企业在呵护中拔节生长。淮安嘉荣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安东至今记得,刚入驻企业孵化基地时只有不到30平方米的办公室,是在人大代表推动的“创业礼包”帮扶下,逐步成长为年产值近2000万元的工贸企业。
区人大代表、财政与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赵惠刚始终关注闲置资产盘活利用,用好“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杠杆,今年3月份,4号楼也迎来跨境电商中心落户,补齐了最后一块拼图。“通过我们跨境电商主播的带货直播,不仅能为全区现有企业的出口产品提供直播销售服务,还能推荐区内的特色农副产品,计划年销售额在2亿元左右,带动就业30余人。”
新渡口街道人大工委以校舍蝶变之路生动诠释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治理智慧,通过搭建全链条民主实践平台,让规划蓝图从群众期盼中绘就、民生工程在群众监督下推进、发展成果在群众共享中共建。下一步,新渡口街道将继续深化民主实践,让更多“沉睡资产”在人民当家作主的阳光下焕发新生,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动人篇章。
文图:宋丽英 冯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