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先生在此 来源:永清语文课堂
顾名思义,理科男对理科的热爱和投入高于对语文的热爱和投入。
正因为热爱和投入的失衡,也就导致科目成绩的不平衡。
综合分的算比之下,高一就要明白主科的重要性。
但是明知语文的重要性,不少理科男的任性依然持续到高三。只有一次次月考成绩的惨不忍睹,或者说经过联考换算分的打击,理科男才开始意识,就是语文要花时间去拯救了。
很遗憾,语文高考备考的时间节点是有规律的,不是说你何时意识到了,就可以马上提升了。错过了递进式的语文学习最优节点,(高一高二高三的备考学习连贯点),高三的补救,不见得稳定有效。
理科男特有的直觉思维让他对语文科目的特点存在偏见:以为语文只要花时间就可以转变成绩的落差。殊不知,语文科目,不仅要投入,还要去深入。现在语文考试都是交叉的,灵活的,思辨的,人文的。试问,缺少走进文本的温度,缺少解读文本的思想,如何把文本读懂读透,进而化为内在人文素养?
理科男缺少阅读理解的耐心,也缺少写作练笔的用心,但会计较分数的高低,甚至毫不掩饰功利性学习的态度。吃亏是必然的。
笃行,就是要踏实行事。
语文不能太套路。现在课改教改就是避开套路模式,就是要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阶度。至于语文素养,现实里只要求结果,不细化过程的设计和落实,也不在乎时代语境的变化,怎么可能培养出优质的语文素养?
语文的难,难在意象具象化里的情感文化抽象化,难在文字组合中的逻辑和思辨。
语文的累,累在大量的背诵和阅读,累在间断性地写作训练。
语文的慢,慢在理解能力提高,慢在成绩的稳定进步,慢在学习语文意识的开化。
走过高考的理科生,会明白语文的优势对总分换算的重要性。得语文得高考这是忠告,也是备考策略。
吃亏而不调整备考策略,犹如蔡桓侯讳疾忌医,如果直至高考后才醒悟,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