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由科学出版社权威发布的《2025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贵州省的高等教育事业展现出令人瞩目的蓬勃生机,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锦绣画卷。共有13所高校的名字荣耀地镌刻在全国400强的榜单之上,它们如同闪耀的星辰,共同辉映着贵州教育的璀璨未来。
其中,贵州大学以其卓越的综合实力,傲然挺立于全国第81位,如同一位领军者,引领着贵州高等教育奋勇向前。而遵义医科大学和铜仁学院,则以其鲜明的区域办学特色,分别位列第252名和第389名,它们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在各自的领域中熠熠生辉。
不仅如此,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一批高校也同步实现了排名的显著提升,形成了一个梯队式发展的矩阵,为贵州省打造独具特色的教育高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全新动能。这些高校如同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细胞,共同构筑起贵州高等教育的健康肌体。
作为贵州省内唯一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贵州大学今年再次刷新历史纪录,以全国第81名的佳绩,向世人展示着其强大的实力和潜力。该校依托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作物学,不断加强科研投入,目前已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上的突破体现了科研实力的飞跃。工程学和化学学科也持续保持在ESI全球前1%的行列,充分彰显了其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此外,贵州大学还积极实施“溪山引擎计划”,重点布局大数据、绿色农药等七大前沿领域,并牵头建设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在刺梨产业技术攻关、喀斯特环境治理等重大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高水平大学的科研硬实力和责任担当。
而从抗战时期关东医学院走来的遵义医科大学,则依托其在医学领域的深厚积淀,以第252名的成绩荣登省内医学类院校的榜首。该校的临床医学和药学两个学科成功跻身ESI全球前1%的行列,直属附属医院群的年门诊量更是突破了500万人次,充分体现了其强大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影响力。在国家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该校建成了口腔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并与珠海校区形成了跨省双城办学的创新格局,其法医学特色专业更是成为了西南地区司法鉴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源源不断地为基层医疗输送着“下得去、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
作为本次400强榜单中的新晋成员,铜仁学院以其389名的成绩,生动诠释了地方院校的转型发展之路。该校立足地方特色,构建了梵净山动植物资源保护和锰钾矿资源利用两大特色学科群,并已建成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还创新性地实施了产业教授制度,将武陵山中药材基地和锰系新材料企业转化为生动的教学现场,开设的油茶全产业链课程更是直接服务于铜仁市的六个区县。这种将论文写在黔东大地上的办学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使其成为了武陵山片区应用型高校转型升级的示范样本。
从“双一流”建设的领跑者,到各具特色的区域院校,贵州省的高校正在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发展图谱。伴随着省部共建政策的持续深化,这些扎根于喀斯特山地的学府,正以其不懈的创新实践,深刻诠释着新时代西部高等教育的突围之路。它们如同破土而出的春笋,象征着贵州高等教育充满希望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