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比较开心,看到我辅导的一个家长家小孩,开始正常去上学了,深感欣慰。
这跟妈妈的狠心放手,不再关注孩子学习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孩子也从厌学迈向了上进。
01
一个特别优秀的小孩,慢慢厌学和摆烂,其实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尤其是家长都很优秀的小孩,接收的信号往往是高要求与高控制。
只不过父母并不觉得自己对孩子要求很高,反而觉得家长给孩子提供这么好的条件,孩子自身又很聪明,还不好好学习,简直是不像话。
我辅导的这位妈妈就是这样,她自己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对自我要求也很高。同时见过的孩子都是顶尖的牛娃,不自觉中对自家孩子要求也很高。
所以当孩子不符合预期,甚至不如接触的孩子那般优秀时,自然就会有点失望。
因为失望,自然也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引导孩子迷途知返上竭尽全力。
只不过为了孩子无微不至的付出,并没有让孩子变得更上进,反而愈发沉沦:
时不时请假,玩手机到停不下来,不认真听课,也敷衍写作业。
这让妈妈非常痛苦和焦虑,甚至产生了自我怀疑,进入焦虑和内耗循环。
这让也意识到,孩子的摆烂与厌学,并不是学习能力出了问题,而是家长的关注度太高,投射无意识的压力过载。
让孩子有点吃不消了,再加上孩子比较内敛,很多想法都压抑在心里,在挫败感中慢慢无心学习。
再加上父母过多的关注与无意识的高要求,反而让孩子变得厌学和沉迷游戏。
只能从游戏与手机中获取片刻的放松,所以就变得黑白颠倒,变成了父母眼中的摆烂。
02
面对孩子的厌学与沉迷游戏以及亲子关系中的冲突,我给妈妈的建议是:
狠下心不要过多关注孩子,不要随着孩子的表现而悲喜,将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先去修复自己的情绪和心力。
因为我明显感觉到孩子的学习,眼下即便再怎么想办法去改变,也无济于事。
孩子的情绪不修复,提学习,让放下游戏与手机,根本不可能。
眼下比纠正孩子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优先要修复妈妈的情绪,先将家长从崩溃中救赎出来。
管不了孩子,说了不听时,就先暂时不管。
该吃吃,该玩玩,先把自己哄得开心,再说孩子的事。
让家长先关注自己的情绪,并不是撒手不管孩子了,任孩子摆烂到底。
而是后退一步,先修复家长的心理能量,等家长能量充足时,再来接住孩子的负情绪,溶解孩子的焦虑。
当家长选择远离孩子学习后,情绪就慢慢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学着接纳,学着换角度去共情与理解孩子。
随着不断修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孩子慢慢也从对抗和沉默变得话多了起来,心情也随之好了很多。
慢慢就开始学习和补课,开始自主写作业。
03
在孩子逐渐变化的过程中,除了妈妈狠心远离,把对孩子事无巨细的关注度拉回到自己身上。
还有就是孩子也在同步去接受咨询,去释放情绪。
同时爸爸也改变很大,从控制和强硬的要求变得温和与商量,极大尊重了孩子的自主需求,亲子沟通越来越融洽。
在将重心都放在自我改变上的成长型父母,不断觉察与远离,在温柔与原则的不断磨合与试探之下。
孩子的行为也在不断改变,从之前的频繁请假,不写作业到请假频次减少,主动写作业。
再加上父母一改之前总是觉得孩子做得还不够好,到孩子做得有些许进步就鼓励肯定和积极正向反馈。
适当的亲子距离,对学习关注度降温,以及父母自身的速度改变与自我成长,秉承着温柔坚定的原则。
孩子在不断变好,不断进步,从消极防御变得积极进取。
其间跟父母的沟通关系越来越融洽,散散步,聊聊废话,谈谈学习,很是融洽。
面对叛逆和厌学的孩子,家长要把重心放在疗愈自己与缓解焦虑,对孩子因需而助。孩子一定会触底反弹,开启正循环。
打怪升级的过程虽然艰辛,也很煎熬,但结果终究欣慰。
上一篇:自考本科毕业后档案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