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现如今,“随母姓”已经不是多么稀罕的事。
虽然,有的家庭,对孩子的姓氏不是特别在意,觉得随父姓、随母姓都可以,反正都是自家孩子、一样的疼爱,但毕竟随父姓是传统,真是没有不得已的理由,让孩子随母姓还是要一家人好好的商量。
这不仅仅是指夫妻俩商量好就行,更关键的是一定还要和家里的老人提前说清楚,最好要征得了老人的同意。
不然,太过冲动就让孩子随了母姓,很可能让家里不得安宁。
读者晓丽(化名)最近就因为把一岁的儿子改成了她的姓氏,而让家里一团糟。
上周四,晓丽儿子一周岁生日,当天,晓丽不但特意请了假,而且她还让丈夫也提前请好了假。
之所以这样做,除了要好好给儿子过一个生日外,最主要的还是做一件“大事”:给儿子改随母姓。
自从晓丽生下儿子后,一直都是她的母亲在帮忙。
当初,她还未出院,婆婆就以“小威两口子忙不开,他丈母娘也帮不上忙,你们俩比他们大,就让一让”为由,扔下两千块钱,之后又给晓丽母亲说了几句客套话,就急匆匆地走了。
那时,对于婆婆明目张胆地偏心,晓丽是十分的不满:小叔子结婚比她和丈夫早,公婆给小叔子和弟媳置办的东西都比给她和丈夫的好、多,如今在孙子一事上,婆婆看来是又做不到公平了!小叔子的孩子比她儿子大了将近八个月,已经不是很难照顾了!她不求婆婆也能把她儿子照顾到八个月,至少等她出了月子再走吧?难道就这一个月的时间,小叔子的岳母就不能暂时帮一下吗?婆婆说小叔子两口子忙不开,那她和丈夫就忙得开了?凭什么年纪大了一点,就得让啊!
不想让晓丽刚生完孩子就生闷气,母亲一个劲儿地劝她,别让婆婆为难,毕竟两个儿子都有了孩子,且隔得还不是太远,确实没办法都顾上!她公公离世了,家里现在都靠着她婆婆一个老的,就体谅和理解一下。
“当初你结这个婚之前,我和你爸就给你说了两个儿子的家庭会有哪些难处,你听不进去,觉得都是小事、不当回事儿,那如今就只能受着了!不过,反正咱家里也没什么事,你哥嫂家的孩子,你爸自己也能照顾好,我就在这好好伺候你了!”
母亲的这番话,让晓丽心里舒服了一些,也让晓丽的丈夫宽慰了不少,他又是说不完的感谢的话,又是各种保证,称一定会好好待晓丽,也一定会多帮晓丽的母亲分担,绝不会让晓丽的母亲在家大包大揽的。
虽然丈夫这样说,但真是到了跟前儿,晓丽的母亲也没敢使唤他、用他,平日里他在家时想帮点忙吧,但凡自己能应付得来,晓丽的母亲都是笑着让他到一旁该玩玩、该歇就歇着。
不仅如此,家里的买菜钱,晓丽的母亲也是自掏腰包,甚至有时候孩子的尿不湿和衣服,她在外遛弯时,也会顺道买一些。
她时常告诉晓丽,趁着她身体还硬朗,能帮就多帮一点,她不觉得自己有多苦多累,也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功劳,只希望看在她一心一意帮忙的份上,晓丽的丈夫能对晓丽好一些,他们两口子的日子能慢慢地好过一些。
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婆婆的不管不问,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让晓丽在感恩母亲之余,也暗暗怨下了婆婆,她觉得她的儿子和小叔子的儿子都是婆婆的亲孙子,婆婆不说非得做到绝对公平的对待,但有如此大的差距,说到底,还是不疼爱她丈夫的缘故。
为此,晓丽私底下也向丈夫抱怨过好几次,同时也希望丈夫能主动地争取一番,不能处处都忍让,毕竟他们在省会城市压力也大,再者,她又不是独生女,一个嫁出去的女儿总是让娘家妈帮忙也很没底气。
丈夫呢,虽然从没说行、也没过说不行,但是应该也认识到了问题,因为他从最初替自己的母亲辩解、以及维护弟弟不容易,逐渐地认同了晓丽的话。
或许是晓丽说婆婆偏心的次数多了,也或许,是本来就明白母亲对自己有忽视,当晓丽的丈夫第一次听到晓丽提出让儿子随母姓时,他毫不犹豫地点了头,称反正都是自己的孩子,跟谁的姓都无所谓,只要晓丽心里别再生闷气就行。
“我弟弟家已经有了一个男孩子,我们家也算有了传承,所以咱的儿子跟咱俩谁的姓氏都行!如果孩子跟你的姓,能让你心里平衡点,不再那么怨怼,那我百分百没有问题!”
看到丈夫一本正经的态度,为了确定他不是开玩笑,晓丽又郑重地问了几次,在得知他是真心地愿意让儿子随母姓后,晓丽于是计划在儿子一周岁时去付诸行动。
晓丽那时想得很简单:她结婚时,婆家没有给彩礼,就首付了一套偏僻位置的两居室,房子也没写她的名字,有了孩子吧,婆婆在医院还没待够两天就走了,都没帮带过孩子,一直是她母亲出钱出力地帮衬,为了平复她内心的不满,也为了让母亲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就让这个孩子讨一讨她和母亲的欢心吧。
就这样,儿子一周岁那天,晓丽以打疫苗为借口,和丈夫抱着儿子就出了门,很快就给儿子改成了她的姓。
她本想给母亲一个惊喜,让母亲开心开心,谁知道,等她回到家,拿出户口本和母亲洋洋得意提起儿子随了母姓一事时,母亲非但不高兴,反而当场就指责她,太任性、太没规矩!
“这种事情,你们年轻人怎么那么的冲动呢!也该提前给家里的老人都说一声!我在这帮忙,就只是为了给你们减轻点压力,并没有别的意思,你看你搞了这一出,到时你婆婆该咋看我呢!”
尽管晓丽和丈夫一起劝了母亲,让母亲不要有思想负担,说都是他们俩自己的决定,但母亲听不进去,她很是忧愁,不但给晓丽的父亲打了电话,主动说明了事情的原委,而且毫不犹豫地表示,她不能留下来继续帮忙,一定得赶紧走。
没有想到母亲会有如此大的反应,晓丽各种规劝和恳求,然而,不管她说得多么恳切,母亲都执意要走。
母亲那里还没劝好,父亲又打了电话责骂晓丽,说她不顾传统、不懂一点事,在婆家过不好就算了,眼下把孩子改成了母姓,是想把娘家也搅得一团糟!
“让你哥嫂知道了,肯定会给我和你妈各种闹!你看你,办得什么事!那么大人了,怎么做事没一点脑子!”
父亲说完,一点都不听晓丽的解释,只一遍遍地催晓丽的母亲抓紧回去。
就这样,儿子一周岁生日没过好,周五一大早,晓丽的母亲更是拎着行李就回了老家。
02
母亲离开后,因为儿子没人带,晓丽也不能长时间请假,她便让丈夫催婆婆过来帮下忙。
也不知道丈夫是怎样和婆婆说的,婆婆竟然主动给晓丽打了电话,怒气冲冲地说不是她的孙子,她往后一点都不会帮!就连攒下的钱,不管多少,都只会给小儿子的孩子!
面对婆家和娘家的做法,晓丽既生气又无奈:让孩子改成母姓,丈夫也是同意了的,婆婆怎么能说不是自己的孙子!至于娘家,她明白父母的意思,肯定是觉得她儿子改了母姓,以后就会争她娘家的财产,让她哥嫂有危机感,可是,她就只是想讨好、宽慰母亲,并没有别的心思。
“实在不行,就花钱请个保姆看孩子!反正我婆婆也没啥资产,我也不缺她那点钱!就是我娘家父母,咋那么迂腐、封建呢,还埋怨、指责我!我又没想过要争娘家的什么!”
我本来想告诉晓丽,问一问看还能不能再改姓,真是还能改的话,就把儿子的姓老老实实地改回去,别再瞎折腾。
说实在的,作为旁观者,我个人也是觉得晓丽的做法太冲动了!就觉得婆家做的少、没帮着带娃,心里不平衡,就把孩子改了母姓,把孩子当成了什么?
如果你是独生女,那你的孩子随母姓,父母可能还会接受,但你还有一个哥哥,哥哥也有孩子,你这样做,真是给娘家添堵。
在平常人看来,孩子的姓氏一方面是家族传承,一方面就是继承家里的资产,不管你有没有别的意思,你让你的孩子随母姓,那么,你的兄弟、或者兄弟的媳妇,肯定会觉得你另有所图。
真的,对于女人来说,若不是独生女、或者说没经过家里老人的同意,那么,让孩子随母姓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人物品,怎么开心、怎么舒服就怎么来。
要知道,“任性”的前提一定是,自己有能力、有条件承担后果,而不是纯粹地为了发泄心中的不公、怒火。